新的波澜(1963——1965)

《电影文学》
摘要:
<正> 1963-1965年,是中国电影处境维艰的三年。前两年调整所带来的平静和舒畅的空气还没有呼吸几天,电影界又掀起了新的波澜,1963年1月4日,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个"大写十三年"蛊惑人心的口号,把文艺题材局限于建国后的短短十三年间,4月张春桥在中宣部召开的文艺工作会议上,把这个口号具体化,冠冕堂皇地讲了"大写十三年"的十条好处。他们宣称文艺的题材决定文艺的性质,只有反映建国以来十三年的生活,才是社会主义的文艺。这样,就把党所领导的革命历史题材,古代历史题材,都划为了禁区,把社会主义文艺引向了狭窄的胡同。1963年5月文化部召开了故事片厂厂长会议,周扬、夏衍等人,针对这种荒谬主张,提出了题材要广泛,
十三年 , 革命历史题材 , 影片 , 中国电影 , 文化部 , 社会主义文艺 , 故事片 , 批判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电影创作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杨明:物质起了波澜

    空气是万丈深渊,雕塑是一种填充。它的出现,是人渴望面对自己的造物。由于雕塑所用的材料,它被看作最接近自然与蒙昧时代的艺术。有人将它视为一种附属的艺术,那是将它与两个相邻的种类进行比较,单纯的架上绘画和以真正的综合手段占据空间的建筑。能...
  • 四环素诱导组织特异性表达系统的构建

    如果获得一种可以特异调控基因表达的系统,对于研究某一基因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功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控制外源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组织内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将四环素诱导元件和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启动子TA29结合,构建了一个新的系统.通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