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第40条证治

《河南中医》 杨娇娇;徐光星
摘要:
支饮病机为胸阳不足,饮留膈间(及胃),上凌心肺,肺失宣降。小青龙汤方证属太阳表实证,内有寒饮,证候病机与方证病机相宜,投小青龙汤以散外寒,逐内饮;小青龙汤服后,表证去,因患体素虚而引发里饮冲逆,遂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敛气平冲,降逆缓急;服桂苓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平,匿伏在肺的寒饮复现,于上方去桂枝,加干姜、细辛散寒化饮、止咳泻满;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饮消未尽而犯胃致呕吐、不渴、苦眩冒,于上方加半夏降逆止呕;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后,水去呕止,水饮行散外溢见身体浮肿,于上方加杏仁宣肺利水;五诊过后,因连续服用温药或者病久饮邪郁而化热,见面热如醉状,又饮消未尽,在上方基础上加大黄清泻胃热。经过六次诊治,里邪渐出表,由(太)阴渐转阳(明),是向愈之候。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第40条可见仲景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既治病求本,又要照顾其标,证变法变,药随证转,随机应变。
支饮 , 《金匮要略》 , 小青龙汤 , 桂苓五味甘草汤 , 苓甘五味姜辛汤 ,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 张仲景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