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川从脾阴虚辨治学龄期儿童慢性腹泻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孙曼莉;白长川
摘要:
白长川教授认为“脾阴不足,不能敷布,聚而为湿,形成腹泻”是小儿慢性腹泻、久泻不愈的重要病机。阴亏为本,阳损为标,小儿“脾常不足”常先不足于阴,次不足于阳。临证白长川教授尊“甘守津还”“甘淡驱湿”之法,常用甘淡之扁豆、生山药、生白术太子参茯苓等治疗脾阴不足,甘寒之石斛麦冬玉竹沙参治疗胃阴不足,强调“甘”可使津液得以化生,体内湿气得以驱除;明确指出滋补脾胃阴甘药均可生津,祛除湿气却是滋补脾阴的甘淡之药,非滋补胃阴甘寒之药。白长川教授认为学龄期儿童慢性腹泻为“脾气阴两虚而生湿邪”,结合明清诸家脾阴学说,参考“参苓白术散”遣方用药,将原方甘温之炒山药换甘凉之生山药,将偏补脾气的人参改用滋阴补气生津性缓的太子参,酌用生苡仁既可祛湿又可滋阴,五味子收敛滋阴,配以藿香芳香化湿,木香舒理湿气所阻滞气机。不知饥,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泄黏腻,生山药、生苡仁太子参茯苓滋脾祛湿益气,甘药滋补脾气阴为主;脘腹痞胀满,鸡内金、隔山消除胀消痞;久泻不止,补骨脂乌梅诃子温中涩肠止泻,同时配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调节胃肠道菌群。强调“阴无骤补之法”,泄泻久矣须补阴,且要缓补。
小儿慢性腹泻 , 泄泻 , 脾阴不足 , 湿气 , 甘药滋脾 , 参苓白术散 , 白长川 , 老中医经验 , 中医药治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