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肠粘膜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肠道疾病。属于中医“下利”“肠风”“泄泻”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性便及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运用中医治疗,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一般多责于脾、肾,但只用温补,固涩升提之剂往往不尽如人意。余以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结合辨证用药,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1岁;病程最长者17 a,最短者7个月。
1.2 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大便出现脓、血及粘液,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多次粪检无病原体发现;结肠镜见:粘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糜烂及形状不规则大小深浅不同的溃疡,覆盖有黄白色或血性渗出物,可见假性息肉;粘膜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和纤维瘢痕,同时常见糜烂,隐窝脓促,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等。
2 治疗方法
以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党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莲子肉、缩砂仁、白芍、防风、陈皮、甘草)。若久泄及肾,腰酸肢冷,形瘦神倦,晨泄,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细弱,属脾肾阳虚,加附子、细辛等;若泄泻不禁,脱肛不收,属气虚下陷,加黄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