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以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问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生理情况、用药情况并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定义血小板减少症为低于正常值下限(即血小板计数〈100×10^9/L),并根据排除标准控制混杂因素,对纳入病例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指标进行逐步逻辑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预测发生特征。结果获得用药病例345例,按入排标准纳入有效病例208例,其中男性129(62.02%)例,女性79(37.98%)例,平均年龄为62.67±18.66(16~98)a,用药时间平均为9.68±6.07(3~39)天。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59例(28.37%),发生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的25%的有106例(50.96%),其中有20人(9.62%)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需要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酐清除率、基础血小板值、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逐步逻辑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血小板值和年龄与血小板减少症密切相关。绘制血ROC曲线Youden指数最大时(0.3855),曲线下面积为0.739时,对应切点的敏感度为62.71%,特异度为75.84%。结论基础血小板值、年龄是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基础血小板值≤204×10^9/L、年龄≥82岁的患者,容易发生明显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出血风险,应加强血常规监测频率。低肌酐清除率、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也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呈浓度依赖性,并与免疫机制相关。此外,可尝试使用ROC曲线筛选预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