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灌注指数监测在瑞芬太尼镇痛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赵东升[1];张宏[2];宋桂婷[1]
摘要:
择期斜视矫正手术患儿6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局麻组(L组)各30例。麻醉方法:两组均在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行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辅以盐酸丙美卡因表麻,L组不再辅助其它麻醉或镇静镇痛药物;R组麻醉方法: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1.8~2.4ng/ml,辅助咪达唑仑0.02mg/kg静注,格拉司琼0.06mg/kg静注。记录手术开始即刻(T1)、开始牵拉眼肌(T2)、持续5s(T3)、10s(T4)、20s(T5)、30s(T6)各时间点的TPI、HR、RR、SPO2,比较组内与组间差异。结果 TPI值变化:随牵拉眼肌时间变化总体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组(T2~T6)与T1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R值变化:随牵拉眼肌时间变化总体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T6)与T1时间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心率变化相比,手术中通过观察TPI变化可以辅助监测不良应激反应情况,但是有效的镇痛药物(瑞芬太尼)会减弱TPI的应激反应。
末梢灌注指数 , 瑞芬太尼 , 眼心反射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