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止痛胶囊治疗兔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医正骨》 邢花妮[1];隋秀丽[1];宋文静[1];牟东珍[2]
摘要: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建立兔急性损伤性血肿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按4mL·kg-1体质量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按4mL.kg-1体质量以20mg·mL-1消肿止痛胶囊混悬液灌胃。造模后第5天肉眼观察伤肢损伤处的变化并参照冯芳军等的标准进行评分,同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血液黏度,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①软组织损伤评分。治疗组软组织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t=8.760,P=0.000)。②白细胞介素-1β。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3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模型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01,P=0.000),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00)。③白细胞介素-6。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81,P=0.000)。组间两两比较:正常组、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8)。④血液黏度。3组间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650,P=0.000;F=169.403,P=0.000;F=145.910,P=0.000;F=23.972,P=0.000)。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模型组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高于正常组(P值均为0.000),而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值均为0.000)。⑤组织形态学观察。正常组肌纤维形态较一致,肌细胞呈束状平行紧密排列,细胞呈长梭形,胞浆丰富;模型组有的可见部分肌纤维肿胀,有的可见白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治疗组肌纤维间质白细胞浸润不明显,肌纤维形态大�
软组织损伤 , 消肿止痛胶囊 , 白细胞介素-1 , β , 白细胞介素-6 , 血液黏度 , 动物实验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