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经济动物学报》 刘德经[1];朱善央[2]
摘要:
为了探讨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的现状及其衰退的主要原因,以便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水产资源,2005~2008年对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和可持续利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乐沿海有食用双壳贝类91种,隶属27科62属。较东海北部增加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反转拟猿头蛤(Psendochama retroversa)、扭转蚶(Trisidos tortuosa)、大獭蛤(Lutraria maxima)、辐射英蛏(Siliqua radiata)、旗江珧(Atfrina vexillum)等亚热带的经济双壳贝类。岩相潮向带的团聚牡蛎(Saccostrea glomerata)生物量最高(3.56kg/m^2),附着密度为275个/m^2;砂相潮间带以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生物量最高(2.06kg/m^2),栖息密度872个/m^2。年采捕量30t以上的种类有牡蛎(Oyster)、文蛤(Meretris spp.)、毛蚶(Scapharca spp)、中国蛤蜊4种。西施舌的群体分布比率,以低龄群体占优势。
食用双壳类 , 西施舌 , 长乐沿海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