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浸润密度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韬;伊丹丹;桑剑锋
摘要: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各个预后影响因素及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密度(MCD)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肥大细胞浸润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采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检测195例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癌巢内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由两名病理专科医师阅片并计数MCD,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分析MC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58例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同样的方法分别计数新辅助化疗前后癌巢内MCD,并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在195例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中,ER阳性癌巢中MCD较ER阴性癌巢中高,PR阳性癌巢中MCD较PR阴性癌巢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小叶癌癌巢中MCD高于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D与年龄、肿块大小、区域淋巴结状况、Her-2及Ki67等因素无关(P〉0.05)。Luminal各型之间相互比较,Luminal A、Luminal B型者癌巢中MCD较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者高,但是仅Luminal B型者与三阴型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癌巢内MCD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癌巢内肥大细胞浸润程度较激素受体阴性者高,提示肥大细胞可能通过ER、PR影响乳腺癌预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癌巢中肥大细胞增多,从而可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浸润性乳腺癌 , 肥大细胞 , 辅助化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男性三阴性副乳腺癌一例

    男性副乳腺癌较为罕见,因临床医师和患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治。副乳腺癌好发于腋下及腹股沟区域,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标准尚不明确。副乳腺癌发病率低,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较少。笔者报道1例53岁男性副乳腺癌患者的诊疗情况,供临床医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