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效果的初步临床观察

《中华放射学杂志》 牛焕章[1];高万勤[1];李云东[1];黄可[1];杨海[1];王超[1];徐香梅[1];邢桃红[1];候民聚[1]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3年之间连续就诊的,经影像检查(部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胆道梗阻部位在肝门部至胆总管近段,残留的胆总管长度〉3cm,血清总胆红素(TBIL)≥70μmol/L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行改良式PTBIED;符合前述条件但不愿行改良式PTBIED的患者和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按常规行传统式FFBIED。试验组患者根据术中造影,对胆道外引流管增加侧孔改造,将改造后的引流管头端置入残留的肝总管或胆总管,同时将增加的侧孔置于梗阻近侧扩张的胆管内。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本研究中,2组患者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Х^2检验,生存时间的比较采用生存分析。结果4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1例行改良式PTBIED,25例行传统PTBIED,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相关死亡。2组患者在皮肤瘙痒、纳差、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相似,术后胆汁日平均引流量[试验组(521±136)ml/d,对照组(606±159)ml/d(t=1.930,P〉0.05)]、血清TBIL下降水平[试验组(87±51)μmol/L,对照组(105±66)μmol/L(t=1.061,P〉0.05)]、中位生存期[试验组7.7个月,对照组6.9个月(Х^2=0.610,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为(10.9±5.2)×10^9/L,较术前的(7.8±2.9)×10^9/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6,P〈0.05);试验组术前为(8.2±3.4)×10^9/L,较术后的(7.4±2.6)×10^9/L明显降低(t=2.649,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未出现十二指肠液反流现象,1例发生胆道感染;对照组11例患者发生十二指肠�
胆汁淤积 , 肝外 , 胆道外科手术 , 引流术 , 经皮肝穿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