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年来南海北部周边地区植被演替序列—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恢复古植被的尝试

《植物学报:英文版》 罗运利;孙湘君
摘要:
就南海北部海域17940孔的孢粉资料,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周边地区4万年以来的植被演替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深海沉积物,在排除远距离搬运的花粉尤其是松属(Pinus L.)花粉的噪音后,可以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恢复周边大陆古植被演替序列.因子分析表明,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是影响南海北部周边大陆植被演化的主要因子.在40 500~11 100 a BP南海北部沿海大陆地区的古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WAMF) ,山地针叶林(MRGF)分布于低山、丘陵;而广泛出露的大陆架上则发育了以蒿属(Artemisia L.)为主的草原(STEP) 景观:末次冰期时环境变化的突出特征山地针叶林(MRGF)、常绿阔叶林(WAMF)与草原(STEP) 之间的频繁交替,反映了气候冷湿和温干的千年级尺度的迅速变化,可以与Heinrich事件以及Dansggard-Oscherge事件进行对比.其中在7.0 m处(12 700 a BP)所恢复的山地针叶林( MRGF)景观反映了一次气候变冷变湿的事件,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全新世早期和末期较多出现热带雨林(TRFO)以及热带季雨林(TSFO)景观,而全新世中期以常绿阔叶林(WAMF) 为主,缺乏热带雨林(TRFO)以及热带季雨林(TSFO)景观,可能表明在全新世中期尽管温度升高,但湿度有可能降低.
花粉 , 生物群区化 , 因子分析 , 中国南海北部海域 , 古植被 , 演替序列 , 孢粉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