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繁育系统的榕树雌花的花柱长度和繁殖率比较

《植物生态学报》 马文娟[1,2];张凤萍[1,2];彭艳琼[1];杨大荣[1]
摘要:
多年来,不同繁育系统的榕树(Ficus spp.)的进化问题引起生物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前人通过对不同繁育系统榕树雌花的花柱长度、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和繁殖率的比较,推测榕树的雌雄异株是由雌雄同株进化而来的。为验证这一推论,选取雌雄同株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和钝叶榕(F.curtipes)以及雌雄异株的斜叶榕(F.tinctoria)和鸡嗉子榕(F.semicordata),进行了雌花花柱长度、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及繁殖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和Eupristina sp.)的产卵器长度,显著长于两种雌雄异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Liporrhopalum gibbosae和Ceratosolen gravelyi)产卵器的长度,且雌雄同株榕树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大于雌雄异株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2)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且花柱长度的变异大于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变异;两种雌雄异株榕树花序的雌花花柱长度呈双峰分布,雌花花柱长度的变异也大于传粉榕小蜂产卵器的长度变异;3)两种雌雄同株榕树的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能到达雌花子房的比例更高,可更有效地产生瘿花,而雌雄异株榕树产生种子的优势更强。研究表明:在传粉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及花序雌花花柱分布方面,雌雄异株榕树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繁殖率方面没有绝对优势。因此,前人从雌花花柱分布及繁殖率比较而做出榕树进化的推测并不正确。要真正解决榕树的进化问题,需要多学科、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
不同繁育系统榕树 , 花柱分布 , 产卵器 , 种子瘿花比例 , 繁殖率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