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沙区不同植被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周鑫[1];田丽慧[1];张登山[1,2];吴汪洋[2];张明远[2];张佩[2]
摘要:
生物防治技术是青海湖东岸克土沙区的主要治沙措施。文中以青海湖东岸克土沙区植被、风况资料为依据,通过风速、集沙观测和植被调查,结合植被生长势,总体分析了迎风坡坡位不同植被的防风效益和固沙效益。结果表明:1)沙棘沙丘的风速廓线对数递增规律破坏最为明显,即沙棘在低层和中层防风效果最为显著。2)人工治理沙丘迎风坡不同高度的垂向风速增加率表现为"中层(0.5m~2.0m)〉高层(2.0m~4.5m)〉低层(0.1m~0.5m)",说明人工治理措施明显降低了沙丘近地层的风速,增强了中层风速。3)对比不同植被生长状况及周围自然植被恢复情况,整体防风效益表现为沙蒿〉沙棘〉乌柳,整体固沙效益表现为沙蒿〉乌柳〉沙棘;植被固沙效益总体保持在90%以上,与植株高度、冠幅、覆盖度等生长情况差异性较小。4)综合风沙防治效益与植被恢复机制,沙蒿整体防风固沙效益较沙棘、乌柳高,沙棘、乌柳的风沙防治效益也较高,这三种植物均为优良的固沙树种。
青海湖沙区 , 防风固沙效益 , 风速廓线 , 风速增加率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