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

《中华皮肤科杂志》 李志瑜[1];冉玉平[2];熊琳[2];代亚林[2];郭晓莉[2]
摘要:
目的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中分离马拉色菌,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皮损区与相对应的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无差别,非皮损区额部和胸背部分离阳性率高于上、下肢.共分离到565株马拉色菌,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44.78%)、糠秕马拉色菌(32.94%)、球形马拉色菌(11.68%)、钝形马拉色菌(5.84%)及限制马拉色菌(4.76%)共5个种,有27处(5 01%)同时分离到两种菌.皮损区与非皮损区菌种构成无明显差别,限制马拉色菌主要从额部分离出.菌种构成与皮损面积无关,但与皮损颜色和患者年龄有关.皮损颜色与病程无关.结论花斑癣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和菌种构成基本一致,与病情无关,而不同解剖部位、皮损类型及年龄患者的菌种构成有一定差异.
花斑癣 , 皮损区 , 马拉色菌 , 菌种 , 诊断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