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全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许真[1];刘波[1];殷文武[1];李群[1];冯子健[1]
摘要:
目的根据2006-2008年全国狂犬病监测结果,总结中国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疫情变化的原因。方法收集2006-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全国狂犬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8年,中国狂犬病疫情既往持续10年的增长趋势开始出现停滞甚至下降,但部分重点省份疫情仍然较高。发病仍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和中东部地区,广西、贵州、广东和湖南4省(自治区)2006-2008年合计病例占同期全国病例总数的52.8%。3年间,有病例报告的县(区)数平均占全国县(区)总数的31.2%。病例中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三种人群分别占66.2%、14.7%和6.8%,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形成高峰,40~60岁的中年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44.3%。监测点报告的1604例狂犬病病例中,犬和猫暴露所致发病占93.8%,病例暴露后伤口自行处理率为21.8%,疫苗注射率为12.7%。病例中的Ⅲ级暴露者占55.8%,其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5.3%。农村地区犬密度中位数为15.0只/100人,有所降低,免疫率为12.0%,有所升高。狂犬病监测门诊暴露就诊者数量大幅增加,因犬和猫暴露就诊者分别占83.0%和12.7%;就诊者在就诊前自行处置伤口的比例为15.7%,在门诊的伤口处理率为85.7%,但有随着自行处理率提高而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门诊中,就诊者的疫苗接种率高于95.0%,其中,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3.1%。各门诊之间以及同一门诊不同年份之间的就诊者暴露分级构成比存在巨大差异,但差异趋小。结论 2006-2008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开始出现10年来增长趋势的下降,南方及中东部地区疫情仍较严重,病例多发于农村地区,儿童和中老年是受危害较大的人群,犬和猫仍是中国主要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农村地区犬和猫密度高而免疫率低、暴露后预防处置状况差的情况有所缓解,但�
狂犬病 , 监测 , 流行病学特征 , 流行因素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全国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通过对流行特点以及与流行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整理,Excel20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与流行的关系。结果 2005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例25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