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脾脏并扭转的手术治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王春喜[1];陈婧如[1];宋清彬[2];王琦[3];张勇[1];牛磊[1]
摘要:
目的探讨游走性脾脏合并扭转的手术方法,总结游走性脾脏扭转的病理学特征和手术操作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1例游走性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具体手术步骤,以及难点处理策略。其中,腹腔内7例,盆腔4例。所有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游走脾脏切除,术中均见脾蒂扭转。分离、钳夹、离断脾蒂4例,一次性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7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81.82±32.33)min;出血量50-210 ml,平均(100.45±47.79)ml。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热、腹腔积液,无呼吸道和腹腔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术后7-9 d拆线,均于手术后10-14 d出院。1例血小板减少者术后2 d即恢复正常水平。术后随访2-15年,10例存活,1例术后2年死于肺动脉栓塞。结论外科切除脾脏是治疗游走脾脏并扭转的可靠方法,根据扭转脾蒂的特点选用安全适宜的离断方法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关键。
游走脾 , 脾切除术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游走脾的诊治进展

    游走脾是指由于固定脾的悬韧带发育不全和脾门血管蒂过长,以致脾脏活动度过大,离开正常解剖部位,具有脾扭转和脾梗死高风险。因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诊断非常困难。成人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妇女,儿童多见于10岁以下患...
  • 游走脾45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游走脾45例进行临床分析,最多发生于25-45岁年龄组且女性占突出优势(18/4),临床表现各异,27例急腹症就诊,34例有慢性腹部肿块史,26例并发脾蒂扭转(57.8%),41例进行脾切除术,1例脾单纯复位术,3例行脾固定术,...
  • 游走脾

    脾脏不在腹内正常解剖位置者统称为异位脾,异位脾脏因其脾蒂过长,使脾脏的活动过度大且能复位呈游走者称为游走脾。游走脾罕见,确切的发病率难以统计。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和育龄期妇女。病因不详,可能与胚胎期中胚层背部发育异常有关,另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