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病例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疫苗和免疫》 李崇山[1];丁晓光[1];王晓红[2];陆菁[1];杨建萍[1];李云逸[1];赵国昌[2];崔爱利[3];王于超[1];葛艳玲[2];胡家瑜[1];许文波[3]
摘要:
目的对上海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和非洲绿猴肾(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ey,Vero)细胞,对采集到的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上海市2008~2009年分别从66.5%(105例)和69.0%(20例)的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离到的EV71型(EV71)属于C4基因亚型,但与上海市2002年EV71分离株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16,CA16)属于B基因型,分成2个明显的分支,每个分支内部都有近两年的病毒共存,且与上海市2002年CA16分离株相比变异不大。结论 2008~2009年导致上海市HFMD流行的病毒仍以EV71和CA16为主;在采用RD和Vero两种细胞同时分离病毒时,不同类型标本的病毒分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足口病 , 病原学 , 分子流行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