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安全性的探讨

《中华眼科杂志》 毛欣杰[1];黄橙赤[1];陈琳[1];吕帆[1]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术后角膜形态的变化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变化。方法对3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年龄(11.67±1.63)岁,屈光状态(-2.56±0.86)D]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正。分别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黏滞性(CH)、角膜阻力因子(CRF)、Goldmann相关眼压(IOPg)、角膜补偿眼压(IOPcc),分别用改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和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1d后近视度数已开始有效减低。戴镜前、戴镜后1周及6个月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为(43.32±0.21)、(41,66±0.27)和(41.65±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37,P〈0.01),1周之后变化趋于稳定。角膜生物力学CH值和CRF值戴镜1d后也开始降低,1周以后开始恢复,3和6个月时已恢复到戴前水平。戴镜后1周IOPg和IOPcc分别为(9.09±0.38)和(8.52±0.39)mmHg(1mmHg:0.133kPa),比戴镜前降低,1周时达到最低,1周以后变化趋于稳定。戴镜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在1周时降低,6个月时仍比配戴前低(F=4.739,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角膜塑形术能有效的降低近视度数集中于1周内,该时间段角膜生物力学属性产生相应的降低变化,但在1周之后的角膜塑形稳定期内,角膜生物力学属性会恢复并保持原来水平,说明角膜塑形未破坏角膜微型结构,其早期的反应可能与角膜对角膜塑形镜片适应过程中的角膜结构暂时性调整有关。
近视 , 角膜塑形术角膜 , 接触镜 , 人体测量术 , 生物力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