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失认症的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林菲菲[1];陈旭[1];周春霞[1];马建苓[1];冉光明[1]
摘要:
面孔识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但是面孔失认症患者却面临着不能准确识别他人面孔的苦恼。面孔失认症是指不能识别熟人面孔甚至是自己的面孔,该症状可以分为获得性面孔失认症(APA)和先天性面孔失认症(CPA)。APA患者受损脑区主要包括枕颞叶皮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而CPA患者这些脑区的皮层密度与常人存在差异,并且CPA存在遗传性。以后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受损脑区的精确定位、面孔失认症患者的筛选、基因基础以及文化差异研究等方面。
面孔失认症 , 获得性面孔失认症 , 先天性面孔失认症 , 神经机制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