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后退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分析

《眼科》 满凤媛[1];郝大鹏[1];吴晓[2];焦永红[2];鲜军舫[1];燕飞[1];王振常[1]
摘要:
目的运用MR评价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眼球运动神经异常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异常眼球运动形成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1例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方法采用1.5T(TwinSpeed,GE)磁共振扫描仪行MR检查。对脑干区采用3D—FIESTA成像,层厚0.8mm,层间距0,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别在沿神经长轴的层面显示眼运动神经的走行和毗邻结构;用相控阵双表面线圈第一注视眼位行眼眶冠状面FSET1WI成像,层厚2.0mm,层间距0.4mm,显示眶内各神经分支和眼外肌。主要指标眼球运动神经分布和外直肌发育情况。结果31例(40眼)中,I型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32眼,外展神经脑池段及海绵窦段未显示29眼,2条脑池内外展神经走行区纤细索条影,1条起始位于脑干中部,此3例海绵窦段外展神经均未显示,眶内段可观察到外直肌异常神经支配27眼,未观察到异常神经分支5眼,但临床上有眼球后退征象。4例临床无症状而MR显示外展神经脑池段纤细但海绵窦段及眶内段未见异常,另外有4例6侧伴有内耳发育异常。Ⅱ型者1眼,外展神经脑池段走行区只见不规则形索条影,而海绵窦段未观察到,外直肌区见神经分支。Ⅲ型者3眼,患侧外展神经脑池段及海绵窦段未观察到,外直肌区见神经分支,外直肌形态未见异常,1例伴患侧上直肌和提上睑肌变薄并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脑灰质发育异常。反向型者2例4眼,上斜肌均发育差,仅1侧观察到动眼神经下干分支至外直肌。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神经的发育不良或异常分支分布,辅助临床做出诊断并提供鉴别诊断依据,从病理解剖学角度为该类斜视的产生机制提供客观依据。
眼球后退综合征 , 斜视 , 磁共振成像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