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系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孙恩涛[1];秦志辉[1];李朝品[1]
摘要: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 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 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的感染率为0.39%(71/18000);家鸭粪便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3.50%(201/600),雏鸭接种23d后,从粪中可查见虫卵,且所获虫卵可孵化出毛蚴;解剖部分虫卵阳性家鸭和经尾蚴感染的雏鸭可分离出成虫。从虫卵、毛蚴、尾蚴及成虫形态观察,均属毛毕属吸虫。沿岸村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的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结论 淮河水系存在毛毕属吸虫,并有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流行。
淮河 , 毛毕属吸虫 , 尾蚴性皮炎 , 耳萝卜螺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研究初报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有无毕属吸虫存在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 现场采集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感染雏鸭;采集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和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