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口线虫病1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马安;王越;刘晓龙;干小仙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新发颚口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16例新发颚口线虫病的相关资料。结果 16例病人中,女性11例,男性5例,年龄27~68岁,中位年龄48岁;68.8%(11/16)病人有食生的或半生淡水鱼史。临床表现以移走性皮下包块、匍行疹、皮疹等为主,43.8%(7/16)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16例病人血清用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均阳性,用免疫印迹检测5例(31.2%)阳性;病程2周~3年不等,平均12个月;11例病人口服伊维菌素和/或阿苯达唑治疗,10例完全治愈。结论 生食或半生食泥鳅等淡水鱼导致颚口线虫病病例明显上升;该病容易误诊、漏诊,血清学检测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治疗颚口线虫病具有较好疗效。
颚口线虫病 , 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颚口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其诊治

    颚口线虫病主要是由于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含有感染期颚口线虫幼虫的淡水鱼类而导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近年来,世界各地有关本病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被认为是一种新发食源性疾病。现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 颚口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颚口线虫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减少颚口线虫病的漏诊和误诊。
  • 刚剌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研究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实验证明第一中间宿主计有10种,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是新宿主记录。首次报告自然感染本虫第三期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18种。发现...
  • 棘颚口线虫病研究进展
  • 青岛首例棘颚口线虫病
  • 棘颚口线虫病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