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结合介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癌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于金明[1];谢印法[2];于甬华[2];郭守芳[2];于竹成[2]
摘要: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于甬华)   随着晚期肿瘤患者的增加,临床工作中可遇到许多腹膜后转移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腹膜后淋 巴结转移癌)。以往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全身化疗,肿瘤缓解期短,缓解率低,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它是肿瘤医生积极探讨的重点。笔者从1997年8月至1999年10 月,共收治各类腹膜后转移癌31例,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32~69岁,中位年龄47.9岁。 其 中胃腺癌术后转移13例,胃未分化癌术后转移7例,结肠腺癌术后转移6例,胰腺癌术后转移 3例,食管下段鳞癌术后转移2例。所有病例均经腹部B超、CT或MRI检查诊断。治疗前症状分 布中,腹胀19例,腹痛15例,腰背部放射痛12例,体温升高3例,无症状10例。 1.2 方法:本组先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TAI),采用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技术穿刺,插 入长1.22~1.83?m的导管,经造影证实导管头位于腹腔动脉(主要是腹腔干肿瘤供血枝) ,根据病理类型给予灌注化疗。鳞癌给予顺铂 60?mg,阿霉素 60~80?mg,丝裂霉素10 ~20?mg;腺癌给予亚叶酸钙 300?mg,氟尿嘧啶 1?000~1?500?mg,顺铂 60~80?mg ,阿霉素 60~80?mg(或丝裂霉素10~20?mg)。TAI后或2次TAI之间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适应证及靶区设定和剂量学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组集体决定。在立体定位箱内行CT定 位,连续扫描,扫描层厚4?mm。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规划靶区,计算剂量。圆筒形准直器, 75%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边缘剂量每次5~6?Gy不等。6?MV X线等中心非共面旋 转照射,隔日1次,常规外照射DT40?Gy后补量2~3次;以前未行外照射的7~8次 ,总剂量DT35~45?Gy
腹膜后转移癌 , 立体定向术 , 介入治疗 , 放射治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