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腰大边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的评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王震[1];张密林[1];高磊[1];解启莲[1];周谨[1];周长浩[1];樊文峰[1];朱晓丽[1]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伴膜部瘤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总结其技术难点与治疗策略。方法49例VSD伴膜部瘤形成患者,造影测量VSD左室面入口直径为8~22(13.8±4.9)mm,右室面均有2个或以上出口,最大出口直径为2~14(5.6±3.1)mm。根据膜部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膜部瘤组织黏连牢固程度,植入不同类型和型号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4~16(6.8±2.6)mm。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TTE),观察封堵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图(ECG)监护5d,定期行ECG、心脏超声检查(TTE)。结果49例术后15min左心室造影、TTE显示:45例完全封堵,4例术后造影示少量分流(〈3mm),1个月后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术中并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3例和2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49例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封堵治疗均获成功。结论经导管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治疗VSD膜部瘤疗效可靠。技术关键是通过对膜部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膜部瘤组织黏连牢固程度判断确定封堵部位及合适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 膜部瘤 , 封堵器 , 介入治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膜部瘤样室间隔缺损的远期随访评价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在室间隔膜部瘤(PPVS)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随访情况。资料与方法对68例室间隔缺损(VSD)伴PPVS患儿进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选择4~14mm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24h、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行胸部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