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程康安,吴宁[1];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2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在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转归及死亡等流行病学演变,为今后我国心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先后对国内42家医院1980、 1990、2000年3个全年段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共10 714例心衰患者入选,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17.9%,其中男性占56.7%(男性多于女性,P<0.001);平均年龄为(63.1±16.1)岁~(67.8±16.5)岁,> 60岁以上患者超过60%;1980、1990、2000年心衰病程分别为(128.9±125.7)、(88.1±98.6)、(46.6±77.4)个月,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35.1±43.0)、(31.6±34.1)、(21.8±25.6)d,P<0.001,呈逐年缩短.(2)心衰病种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病;1980~2000年冠心病从36.8%增至45.6%,高血压从8.0%升至12.9%,风心病由34.4%减至18.6%(均为P<0.001).(3)3个年段入院时心功能都以Ⅲ级最多(42.5%~43.7%),Ⅱ级心功能的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分别为24.5%、26.7%、27.7%),相反Ⅳ级心功能的患者有逐年递减的趋势(32.4%、28.8%、27.5%).(4)3个年段的患者接受胸部X线检查者与心胸比率异常者差异皆无显著性;而行心脏超声检查者的比例与左室射血分数值减低者逐年升高,分别为27.6%、40.5%、47.5%(P<0.001)和40.1%、45.0%、53.5%(P<0.001).(5)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使用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总体应用比例分别为 55.4%、43.2%、48.2%,洋地黄使用率有下降(51.7%、45.5%、40.3%);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逐步上升,分别由1980年段的8.5%、14.0%升至2000年段的19.0%和40.4%.(6)住院期间明显改善率逐渐递增,分别为15.5%、19.6%和22.2%(P<0.001); 死亡率明显递减,为15.4%、12.3%、6.2%(P<0.001),但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病病死率(3个年段分别为8.2%、5.6%和2.6%),3个年段因心衰死亡占心血管病总死亡率没有改变,分别为39.9%、37.7%、41.1%.(7)心衰死亡原因依
慢性心力衰竭 , 流行病学 , 药物疗法 , 死亡率 , 中国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