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比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姚伟涛[1];蔡启卿[1];王家强[1];高嵩涛[1];王鑫[1]
摘要:
目的 比较腓肠神经逆行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各皮瓣优缺点。 方法 回顾分析 2007 年 3 月- 2010 年 3 月 24 例采用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的足跟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2 例采用大小为 8 cm × 7 cm ~ 14 cm × 12 cm 的腓肠神经逆行营养皮瓣修复(A 组),7 例采用大小为 6 cm × 5 cm ~ 8 cm × 7 cm 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B 组),5 例采用大小为 9 cm ×7 cm ~ 15 cm × 13 cm 的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C 组)。3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病变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术中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3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 ~ 3 年。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术后 1 年 A、B、C 组皮瓣感觉恢复率分别为 0、1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足跟部外形基本正常,A 组 10 例(83%),B 组 6 例(86%),C 组 4 例(80%)可不负重无痛行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负重行走时患足均伴不同程度疼痛,3 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 组 1 例术后 1 个月伤口周围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复发。 结 论 采用腓肠神经逆行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对缺损范围较小者首选足底内侧皮瓣。
恶性黑色素瘤 , 足跟部 , 创面修复 , 足底内侧皮瓣 , 胫后动脉逆行皮瓣 , 腓肠神经逆行营养皮瓣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