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临床感染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何吉琼;李婷燕;王怡丹;欧洪波;李帮辉;万里丽
摘要: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感染特点,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脓液标本,注入疱肉培养液管中,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和咬肌间隙感染为主,分别占31.7%、23.0%和13.7%;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占61.5%,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和外伤性感染,分别占19.3%和10.6%;共分离出病原体423株,以需氧-厌氧混合菌感染为主,占45.4%;需氧菌感染占3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11.3%;厌氧菌感染占21.5%,以普氏菌最常见,占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为22.9%;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8.6%和9.5%;普氏菌、梭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6.5%和11.5%;放线菌对多粘菌素E最为敏感,耐药率为26.7%。结论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眶下间隙感染为主,牙源性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氧-厌氧混合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应根据其药敏和相关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发展。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 病原菌 , 预防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的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100例,对所有患儿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等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对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