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朱瑞琳[1];魏文斌[1];李彬[1];顼晓琳[1]
摘要:
目的观察葡萄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肿瘤转移和肿瘤所致死亡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53例行眼球摘除手术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葡萄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患眼眼别、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继发视网膜脱离等临床特征,以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否侵犯睫状体、巩膜导管、视盘、穿透眼球壁、巩膜浸润等病理特征。手术后随访7.2~66.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7.1个月。分别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因素与肿瘤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基底直径(x2=10.084)、肿瘤细胞类型(x2=18.974)、肿瘤是否侵犯睫状体(x2=12.968)、巩膜导管(x2=17.814)、肿瘤穿透眼球壁(x2=4.050)、虹膜表面是否有新生血管(x2=9.318)以及手术前高眼压(x2=9.318)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和肿瘤所致死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犯睫状体与肿瘤发生转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4.334,P=0.037);肿瘤细胞类型(x2=5.260)、虹膜新生血管(x2=5.145)与肿瘤所致死亡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手术后20-40个月发生转移和死亡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黑色素瘤的预后与其大小、侵犯部位、肿瘤细胞类型等因素相关。手术后20个月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肿瘤转移的发生。
葡萄膜肿瘤/病理学 , 黑色素瘤/病理学 , 预后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儿童及成人中间型葡萄膜炎临床过程及预后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及成人中间型葡萄膜炎临床过程及预后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中间型葡萄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眼受累67例、双眼受累54例;儿童59例、成人62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予以个性化用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