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广东省深圳市2010—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探讨下一步监测思路。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分别收集2010—2015年深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资料,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同期聚集性疫情和病原谱哨点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10—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50.00/10万左右,但2013年高达383.44/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以轮状病毒腹泻为主,占69.16%,细菌性腹泻占14.22%,未标注病原类型占16.44%。细菌性腹泻在6—9月高发,病毒性腹泻一般10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感染性腹泻病例均以≤5岁儿童为主,占87.43%。病原谱哨点监测显示,病毒性腹泻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细菌性腹泻以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阳性检出率与疫情月份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诺如病毒是导致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占90.76%。结论 深圳市现有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体系可充分掌握就诊病例及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但在社区非就诊病例监测和疾病负担评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