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建钢[1];钟志华[1];吴小燕[2];桂希恩[3]
摘要: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病(白念病)在艾滋病(AIDS)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对20例HIV/AIDS患者进行系统体检,重点观察口腔病损情况,并行刮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主要为间断咳嗽、长期腹泻、低热、肝脾肿大、进行性体重减轻.18例发生严重的口腔白念病,1例伴消化道白念菌感染.结论: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真菌、细菌、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口腔白念病常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先兆症状,也易合并或继发于其它病损(如毛状白斑、卡波济肉瘤及口腔溃疡),对其早期诊治,可防止感染向口咽、食道、胃等部位发展.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 HIV感染 , 艾滋病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氟康唑和酮康唑对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氟康唑与酮康唑对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口腔念珠菌病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口服氟康唑片治疗作为氟康唑组,40例采用口服酮康唑片治疗作为酮康唑组,均治疗2周,停药1周进行白色念...
  • 艾滋病患者的口腔损害及其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作用

    对7例艾滋病患者(HIV抗体阳性)进行口腔检查,以了解口腔损害与艾滋病的关系,为研究口腔损害作为艾滋病的临床标志物提供资料.结果表明:7例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口腔损害是:口腔溃疡6例、白色念珠菌病4例、牙周炎4例、卡波济氏肉瘤3例、带状疱...
  • 口腔表征为首诊的艾滋病2例报告

    通过分析2例因口腔表现首诊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何通过口腔表现的症状,及早发现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防止该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