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早发型与晚发型的临床意义探讨

《中外医疗》 文茂
摘要:
目的探讨以生后第7天作为临界点,区分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的5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心律失常发病日龄≤7 d者为早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组,余为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组。早发组30例,晚发组27例,比较两组临床类型、危险因素、干预及急性期转归。结果早发型非良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较晚发型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vs 14.8%,P〈0.05);两组比较,早发型危险因素与Apgar评分≤7分、产检心律不齐、产前胎心改变、剖宫产、器质性心脏病更加相关(P〈0.05),晚发型与患儿电解质紊乱、CRP升高、血培养阳性明显相关(P〈0.05);早发型抗心律失常干预率高于晚发型(43.3%vs 11.1%,P〈0.05),两型急性期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 96.3%,P〈0.05)。结论选取生后第7天作为临界点,区分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心律失常对临床诊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新生儿心律失常 , 早发型/晚发型 , 危险因素 , 治疗 , 转归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