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其处理(附9例报道)

《心脏杂志》 李寰[1];张玉顺[1];刘建平[1];刘兵[1];王海昌[1];魏晓挴[1];陈兰芳[1];代政学[1];王垒[1];马东江[1];王晓燕[1]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 5例,分别在AVB后10 min~46 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 h~10 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 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 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
室间隔缺损 , 介入治疗 ,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