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高频超声对表皮样囊肿诊断价值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吴国柱[1];红华[1];汪东[2];韶波[3];李静[1];王玉敏[1];李斯琴[1];郞赢[1]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和高频超声在表皮样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个表皮样囊肿病灶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资料,并与皮脂腺囊肿、炎性包块、神经鞘瘤及脂肪瘤对比分析。结果 98个病灶中,术前超声正确诊断91个,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91/98),误诊7个(其中误诊为皮脂腺囊肿3例,皮下炎性包块2例,神经鞘瘤1例,皮下脂肪瘤1例)。发生部位:位于全身表皮或皮下,其中以臀部、颈背部以及四肢关节周围多见。形状:肿物多呈圆形、椭圆形。肿物回声及边界:根据肿物回声特点可分为内部回声均质型(39%,38/98)、内部回声不均质型(55%,54/98)、肿物内部呈螺旋状或洋葱皮样外观的混合型(6%,6/98);肿物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探头加压可形变,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表皮样囊肿的形状、边界与皮脂腺囊肿和神经鞘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1、0.21和1.53、0.00,P值分别为0.65、0.65和0.11、1.00;与皮脂腺囊肿和神经鞘瘤的后方回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1和32.35,P值分别为0.004和0.000;表皮样囊肿的形状、边界与炎性包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0,炎性包块后方回声增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65;表皮样囊肿的形状、边界、后方回声与脂肪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50、55.19、46.30,P值均为0.00。结论 表皮样囊肿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可以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
超声检查 , 表皮囊肿 , 表皮或皮下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