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正常颅压脑积水15例临床分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梁朝辉[1];郭二坤[1];米中波[1];彭立威[1];吕中强[1];王立群[1]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NPH)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分析aSAH后NPH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病历资料,男性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00±8.25)岁,aSAH发病时Hunt-Hess分级II级6例,III级6例,IV级3例,动脉瘤均行开颅手术夹闭,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4例,2个月9例,3个月2例。再次入院后均行腰穿放脑脊液试验(Tap试验),腰穿测压在70~180mmH2O(1mmH2O=0.0098kPa),Tap试验阳性13例,阴性2例,均应用可调压分流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随访1年,临床症状治愈12例,好转1例,无效2例。结论 关注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发生的高危因素,一旦确诊脑积水,应及时采取可调压分流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一般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颅内动脉瘤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正常颅压脑积水 ,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正常颅压脑积水

    本文报告5例SAH继发NPH。其主要发病机制是CSF循环和吸收障碍所致,与破裂动脉瘤的位置、脑室积血、脑室扩张持续时间及病情程度有关。同时发现脑室扩张后易在动静脉交界处或脑室周围形成小梗塞灶,加重NPH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