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廖文波[1];洪嵩[1];安荣泽[1]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存在的卡压部位,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察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的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神经卡压的影响.结果旋后肌管上下口均由腱性组织构成,其宽度分别为13.8±3.2mm和6.1±1.5 mm,容易对骨间后神经形成卡压,此外,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也可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旋后肌管上下口、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均可对骨间后神经形成卡压,手术前应对卡压位置作出准确定位;若手术中所见的病理形态改变不能解释病情时,应考虑到在其它部位存在卡压的可能,并予以探查和减压.
神经卡压综合征 , 旋后 , 应用解剖学 , 伸肌 , 部位 , 肌纤维 , 解剖基础 , 解剖观察 , 位置 , 宽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