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疱性甲虫皮炎
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mdash;mdash;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这些甲虫栖生于树林草丛间或石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晚间多于灯光下飞行。可见于世界各地。
是否属于医保 | 非医保疾病 |
---|---|
发病部位 | 皮肤 |
传染性 | 无传染性 |
多发人群 | 所有人群 |
相关症状 | 脓疱;丘疹;水肿;皮肤搔痒;水疱或大疱损害 |
并发疾病 | 淋巴管炎 |
就诊科室 | 皮肤科 |
治疗费用 | 市三甲医院约(100-500元) |
治愈率 | 55%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相关检查 | 皮损;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
常用药品 | 聚维酮碘溶液 |
发疱性甲虫皮炎吃什么药好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