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重资产而非轻资产

医药日记

慢病管理表面上看起来可以用互联网医疗的轻资产模式操作。背后的逻辑是:一方面用移动端工具来提供服务,跨越地域限制和线下人员配置。另一方面通过嫁接专科医生资源来提供服务,使用碎片化时间来避免医疗服务上的用人成本。然而,市场实践和反馈显示这两点逻辑行不通,在中国市场,慢病管理并不能用轻资产的办法操作,相反,未来真正要起到效果的慢病管理无法避免成为重资产项目。


人员配备重资产


首先,慢病管理不是仅靠医生能够完成的。这不仅包括三甲医院的有名专科医生,同样也包括可能崛起的基础医疗医生。以糖尿病为例,除了吃药和定期检查、诊断之外,要降低糖尿病风险,改善血糖更重要的是进行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干预。医生并不适合做这项工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生活方式的干预涉及的层面主要是运动、生活习惯、饮食以及心理健康。医生并不是进行这些干预的最合适人选。第二,针对慢性病的干预需要长时间,而且是随时随地,由于人自身天然的惰性,改变生活习惯是很难的,需要每天追踪,有人提醒和监督才能高效地完成。专科医生难以抽出这样持续的时间去进行这些工作,基础医疗医生虽然可能相对精力多一些,但同样不适合花费那么多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因此,慢病管理需要的是能够设计专业的全方位生活干预项目的专业教练(Coach)。美国慢病管理的典型公司Omada Health就是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教练来帮助用户进行糖尿病生活干预。这些教练每日与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沟通,指导用户参与个性化健康改善计划,并监督他们的执行情况。


这项工作极为细节,有的教练会帮助用户将其冰箱里所有的食品上的卡路里标签进行记录和分析,告诉用户哪些可以多吃,哪些不宜吃。细节还体现在督促用户是否执行了当日必须的运动计划,比如走路的步数等。教练还监督用户进行定期体重测量和血糖检测,以评判效果。很难想象这些经过专业健康教练设计的项目能够由医生来完成。


同时,这些教练是一对一服务的,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总服务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像中国的慢病管理项目一样,通过一个App可以服务无数多的会员。Omada到目前为只有4万多用户,而中国的慢病管理项目经常宣称自己已经拥有十万甚至更多用户。Omada的发展轨迹显示,虽然其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虚拟端进行的,教练和会员的沟通也是远程的,但对教练的配备全部是全职的,而且由于服务的专业性,以及有效性,与用户的紧密性,每位教练的服务量是有上限的。Omada过去两年的员工数量从80多人增长到180多人,满足用户增长所需的一对一教练需求是主要的原因。从这一点来看,严肃的慢病管理服务在人员配备上是一项重资产。


中国特殊性:运动环境局限以及用户对实体的需求


中国的另外两点市场特殊性意味着慢病管理在中国可能比美国更重。首先,慢性病的改善大部分需要与运动结合起来。中国城市的大环境,包括工作时间、环境、交通状况等意味着户外运动条件远不如美国。美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小镇上,而且房屋居住面积大,在自家后院和社区进行户外运动较为便捷。而中国的城市居民无论在工作时间、交通(上下班所需的时间)、以及环境上都没有相应好的运动条件。而且总体来说,中国的运动文化远不如美国。


导致三高等慢性病的一大因素就是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改变本来就运动少的用户的习惯,在大环境不利于户外运动,自身自觉度又差的情况下,线下的实地运动对中国用户来说更为关键。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兼康复兼疾病管理的机构选择从线下做起,通过运动教练帮助用户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减重就是最直接的需求。


第二,美国人大部分居住在小镇上,非常分散,因此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教练指导的运动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但中国用户大部分住在城市里,而且最有可能率先认可慢病管理项目的用户大都集中在较为富裕的城市,相对来说是集中的。加之在中国文化里,为没有看到实体的项目买单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因此线下的门店和现场教练指导对中国市场极为关键。


线下门店所起到的作用有几点。一是监督,帮助用户定期上门进行沟通,有助于用户坚持下去。第二是实地进行运动指导,根据教练为个人设计的项目运动,保证运动量将有助于控制慢病风险。第三则是成为嫁接其他服务的实体,比如未来可以与医疗产品和服务联动,比如快速检验血糖,定期测血压,定期医生坐诊等。


线下门店的必须性意味着慢病管理无法跨越地域、像互联网模式一般增长。严肃有效的慢病管理项目必须根植线下,也就有了辐射地域、服务人群数量上的限制,再次说明了其重资产的特性。


与基础医疗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地域局限


虽然慢病管理的主要服务人员以全职教练/健康管理师为主,但与基础医疗或专科合作仍然很必要,毕竟慢病需要定期随访、检查以及获得医生的建议。慢病管理机构已经发现与三甲专科医生的合作非常困难,即便达成合作,合作也极为松散,不能控制医生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因此,未来慢病管理在前端治疗衔接上更有可能与基础医疗机构去合作。


慢病管理机构与基础医疗机构的关系将是互补的。前者进行较为全面的生活干预,需要长时间和细节性,而基础医疗机构则根据跟踪的数据、指标,由医生作出判断和下一步的医学建议。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在诊疗上的专业性,后者也不可能代替前者所作的全方位细节干预。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很难想象医生可以做这些细节活,也很难想象教练单方面可以进行慢病干预和指导。


正由于与基础医疗合作的必要性,慢病管理就有了地域性的限制。一个城市的病人只可能选择周边的基础医疗机构以及慢病管理机构为其服务,因此互联网式的无边界扩张无法应用到慢病管理上。


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慢病管理无论在人员配置、线下资源合作、以及门店的必要性上都无法绕开重资产这一特性。一方面慢病管理是细节活,而且持续时间长,需要不断与用户沟通,意味着需要全职人员进行这项专业工作,仅凭医生碎片化时间是没有办法有效服务用户的。另一方面,慢病管理只是慢性病治疗和健康改善链条上的一环,必须与基础医疗合作才能从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长期跟踪上做到有效服务,而与线下的服务意味着有了地域性的限制,不适合互联网操作模式的快速扩张。最后,基于中国缺乏运动文化、消费者不愿意为虚拟服务买单的特性,线下的服务极为重要,门店的开设对留住用户以及完善服务是有利的,但这也再次意味着慢病管理不可能像互联网一样扩张。


总结来说,慢病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服务,需要专业的服务设计、个性化项目以及专业人员来完成,不是医生碎片化时间能做到的,也不是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来扩张的。这也就意味着慢病管理其实不适合互联网思维和操作办法,最终必须依托线下和正规的医疗服务来进行。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欢迎关注Latitude Health(村夫日记)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作为战略咨询公司,村夫日记仅发布独立客观的观点,不接受投稿及任何媒体形式合作。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cunfuriji,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