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精准医疗将驾到 输入病患资料机器来开药
前言
到2018年,广东要建10个精准医疗创新研究中心,医学正在走进精准时代——
精准医疗,被称为当今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将为病人带来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更少的花费。1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卫生强省”目标,其中就明确提出力争到2018年,重点建设10个精准医疗创新研究中心。
“25年来,我历经艰难,积累了4000多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历资料,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听到这个消息,中山一院博士生导师、重症肌无力治疗专家刘卫彬教授异常兴奋。她告诉新快报记者说:“以重症肌无力为例,目前已有近40%的治愈率,剩下的60%是否可以通过精准医学的研究提高治愈率,这是我期待的也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中山大学已将精准医学作为学校的重点布局,也是中大8家附属医院医学领域内的最重要选择。”中山大学副校长颜光美透露,今年底前,该校8家附属医院将实施影像大数据项目。届时,除非病情发生变化,在八家医院之间转诊的病人不需要重复检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以往诊病凭经验 治疗效果看“人品”什么是精准医学?能为民众带来什么?
面对这一问题,颜光美不假思索地回答:“精准医学是医学史的一场革命,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质量,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却耗费更少的医疗费用。”他肯定地表示,医学正在走进精准时代,医学模式与行医方式正发生历史的变革。
颜光美进一步举例表示,以前行医治疗,以经验为主。因为没有精准的大数据,医生诊治时,就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每个病人身上“试错”。
例如,过去,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只有9%,但医生会给所有的病人都开这个药,因为没有好坏依据,只能说(这个药)对肺癌是好的,便就这样开。“如果能通过大数据,将对靶向药物有效的9%的病人挑选出来,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也避免其他病人浪费时间。其余的病人找到其他适合有疗效的方法和药物。就避免了90%的病人花冤枉钱,少走弯路,这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颜光美说,以前凭经验治疗,病人在治疗方法和用药的试错过程中,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是非常遗憾的。
以后诊病靠“超算” 海量数据是基础
“必须基于大数据、基于精准测序。建立‘标准病例’系统。通过海量数据的运算,把众多病人的临床表型与基因组、治疗效果等,建立关系,总结规律,从而为病人确定最优的治疗方案。”颜光美表示,医学模式与行医方式从凭经验为主走进精准时代,是以组学、超大型的计算分析为基础的。
颜光美解释说,精准医学首先要收集成千上万个基因分析,把这个作为基础、作为资料,再将整个基因组的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代谢组型、蛋白组型、治疗效果这些天量数据进行运算,建立相互间的关系,“做了100万个这样的病人数据调查分析后,等到再多来一个病人来看病治疗的时候,一输入相关数据,就知道该用什么药了。”这意味着今后医生的每个诊断都是建立在大量病例的基础上,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诊疗经验,步步“试错”。
“如果能利用以前的病人得出规律,后面的病人就会极大地受益。这个事情是非常大的工程,关键是顶端设计要非常好。”颜光美说。
从2015年起,国内各大高校都在大量开展精准医疗的研究。据颜光美介绍,中大的精准医疗主要在三个研究领域布局,一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危害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二是发病率较低,治疗困难的疑难重症,但是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并拥有大量的病人的疾病;三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防控。
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医疗精准化?颜光美表示:“这是永无止境的研究,未来要一直这样做,不是说哪一年就完成了。未来看病更多依赖超算、依赖云计算,医生看病,中医不再是望问闻切,西医也不是凭借胸片化验单,每个诊断都是依靠机器,由机器、大数据提供用药、治疗参考。”
进展 中大8家附属医院 将实现医学影像大数据化
为达到上述目标,中山大学副校长颜光美透露,目前中山大学已经动手解决8家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的大数据化。“未来患者到中山大学附属所有医院看病,影像资料不需要多次重复检查,通过大数据化为他们服务。”
“像CT、MR等检查很贵,检查等待时间也长,往往要等上几天或几个星期。在精准医学下,把中山大学所有影像共享给各个临床医生,第一步解决部分可以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颜光美说,在大数据下,每个医生只要点开电脑患者资料,检查片子就出现在眼前,现在技术条件已经满足了。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这个项目。
应用 刘卫彬:建医学大数据库模式期望提高治愈率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刘卫彬教授介绍,目前,中山大学与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神经肌肉中心和电生理实验室创始人Sanders教授的团队合作,以重症肌无力作为切入点,建立国际一流的医学大数据库模式。
重症肌无力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刘卫彬是世界上接诊重症肌无力病人最多的医生之一。”美国重症肌无力年会大会主席表示,她率领的团队运用独具中国特色的“平衡理论”,采取“药物+外科+药物”综合治疗模式,20多年来累计接诊病例将近4000名。
据近五年统计,中山一院神经科接诊青少年重症肌无力患者1100多人,治愈率达38%以上,出现呼吸困难等危象的病人生存率为99%,这一数据远超欧美,获得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借着精准医学、基因组学、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也为重症肌无力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剩下的60%的病人,或许可以通过精准医学的研究提高治愈率,这是我期待的也是正在努力的。”刘卫彬说。
跨过这三道坎 精准医学才能成
中山大学副校长颜光美也不讳言,大数据的产生,步子很艰难。
第一步:必须要搞标准化的病历录入,病历要实现标准化、电子化,实现共享。
第二步:要做一个很大的组学测定中心。颜光美透露,在这方面,广州将会有很大的计划,使得医疗大数据有许多的病人病历作为基础。
第三步:必须要解决随访问题,了解病人用药、治疗后的效果,有随访结果这部分病历就是最重要的资源。颜光美说, 例如鼻咽癌是非常适合在广东展开进行精准医学研究的一个选题。因为这是广东人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目前大部分病人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积累了许多病历,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选项。
同时,颜光美还透露,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数据分析将由中山大学的超算中心来完成,这个超级计算器目前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连续六年运算速度蝉联全球冠军宝座。
汇集医药行业最新资讯,前瞻中国医药发展格局,解读医药大政方针,服务医药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