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综合+专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一、最佳选择题
1.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清热回乳
B.泻热通便,清肝杀虫
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D.泻下通便,消积利水
E.泻下通便,散结消肿
答案:A
2.芦荟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活血化瘀
B.泻热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D.泻下通便,凉血解毒
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答案:E
3.番泻叶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清肝杀虫
B.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D.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E.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答案:B
4.通便宜用开水泡服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柏子仁
C.番泻叶
D.款冬花
E.甘遂
答案:C
5.能润肠通便,略兼补虚的药物是
A.大黄
B.芦荟
C.番泻叶
D.火麻仁
E.芒硝
答案:D
6.能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A.香薷
B.郁李仁
C.麻黄
D.火麻仁
E.决明子
答案:B
7.性寒,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
A.大黄
B.千金子
C.甘遂
D.巴豆
E.芫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峻下逐水药甘遂的性效。五个备选药中,千金子、芜花、巴豆属于温热之品,故可排除;性寒之品包括大黄、甘遂,而大黄无泻水逐饮之功,也可排除。甘遂性寒,既能泻水逐饮,又可消肿散结,故选C。此外,京大戟、红大戟功效及使用注意与甘遂相似,可结合记忆。
8.甘遂内服的正确用法是
A.入汤剂
B.入丸散剂
C.先煎
D.后下
E.另煎
答案:B
9.性热有大毒,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的药物
A.巴豆
B.芦荟
C.芜花
D.番泻叶
E.千金子
答案:A
10.巴豆制霜的目的是
A.增效
B.矫味
C.减毒
D.矫臭
E.改性
答案:C
二、配伍选择题
[1~3]
A.泻下通便
B.升阳举陷
C.活血祛瘀
D.发散解表
E.止血
1.生大黄长于
2.大黄炭长于
3.酒制大黄长于
答案:AEC
[4~6]
A.千金子
B.大黄
C.芫花
D.巴豆
E.甘遂
4.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5.能清热泻火的药物是
6.能解毒止血的药物是
答案:BBB
[7~9]
A.清肝杀虫
B.消积健胃
C.活血祛瘀
D.解毒止血
E.清热回乳
7,芒硝除泻下软坚外,还有的功效是
8.芦荟除泻下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
9.番泻叶除泻热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
答案:EAB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3]
患者,男,35岁。素体壮实,3日未解大便,腹胀痛,日哺发热,舌红苔黄,脉大有力。建议选用大黄配芒硝。
1.大黄配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清肝杀虫
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攻积,行气止痛
D.泻下逐饮,去积杀虫
E.泻下攻积,软坚清泻
2.大黄泻下通便宜选择的饮片是
A.酒制大黄
B.生大黄
C.蜜炙大黄
D.盐水炒大黄
E.大黄炭
3.大黄通便的合理使用方法是
A.入汤剂久煎
B.发酵后用
C.取酒蒸馏液
D.注射用
E.开水泡或后下
答案:EBE
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大黄的配伍意义及用法,基于患者症状,辨证为里实热结便秘,选择大黄配芒硝,大黄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芒硝软坚泻下,亦能清热,二药配伍共奏泻下攻积,润软燥屎,并清热泻火功效,故1题选E;用大黄通便,宜选择生大黄,故2题选B;其入汤剂宜开水泡服或入煎荆后下,故3题选E。
四、多项选择题
1.泻下药的适应病证有
A.大便秘结
B.湿滞中焦
C.胃肠积滞
D.水饮停聚
E.实热内结
答案:ACDE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的适应病证。泻下药的适应病证属于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泻下药能泻下通便,或清热泻火,或逐水退肿,兼能逐瘀、消瘢、杀虫;适宜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水饮停聚、实热内结等里实证,有的可兼治瘢瘕、虫积。而“湿滞中焦”证为湿邪在中焦脾胃,当为芳香化湿药的主治病证?故除B外,选ACDE。
2.大黄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凉血解毒
D.燥湿行气
E.活血化瘀
答案:ABCE
3.大黄的主治病证有
A.胃肠积滞
B.血热吐衄
C.热毒疮肿
D.瘀血经闭
E.湿热泻痢初起
答案:ABCDE
4.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
B.活血
C.软坚
D.外用回乳
E.清热
答案:ACDE
5.芦荟的主治病证是
A.热结便秘
B.癣疮
C.肝热惊风
D.小儿疳积
E.虫积腹痛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芦荟的主治病证。芦荟通过泻下而消除积滞,故主治热结便秘;又能清肝,主治肝经实火,肝热惊风;还可杀虫,主治虫积腹痛及小儿疳积;外用可治癣疮。故ABCDE全选。
6.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A.玄参
B.决明子
C.火麻仁
D.郁李仁
E.生地黄
答案:ABCDE
7.牵牛子的功效是
A.去积
B.逐水
C.泻下
D.杀虫
E.止呕
答案:ABCD
8.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有的功效是
A.消肿散结
B.破血消瘢
C.泻水逐饮
D.杀虫疗疮
E.祛痰止咳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的功效共性。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性寒、有毒,常用醋炙以降低毒性;三药均有泻水逐饮、散结消肿功效,故选AC。,备选项中B为千金子功效;D、E为芫花单味药的功效,故排除。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一、最佳选择题
1.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答案:C
解析: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多见于湿温潮热;阳明潮热是日晡即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阴虚潮热是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气虚发热是热势偏低,多在37℃~38℃,劳累后加重。
2.恶寒发热多见于
A.疟疾
B.里实热证
C.外感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阳明病
答案:C
3.战汗后好转向愈的表现是
A.身热不减
B.烦躁不安
C.脉静身凉
D.脉疾数
E.精神萎靡
答案:C
4.下列不属于但热不寒的是
A.日晡潮热
B.五心烦热
C.壮热不退
D.往来寒热
E.身热不扬
答案:D
解析:但热不寒是患者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临床常见壮热、潮热和低热。日晡潮热、五心烦热、身热不扬、壮热不退皆属但热不寒,而往来寒热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5.患者口淡乏味常提示
A.肝脾不调
B.脾胃湿热
C.肝胃不和
D.脾虚不运
E.食滞胃脘
答案:D
6.既可出现自汗,又可出现盗汗的证是
A.阳气亏虚
B.瘀血内阻
C.阴液亏虚
D.气阴两虚
E.血液亏虚
答案:D
解析:自汗是患者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盗汗是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所以气阴两虚既可出现自汗,又可出现盗汗。
7.下列哪项可出现“胃不和则卧不安”
A.心肾不交
B.痰湿困脾
C.胆郁痰扰
D.食滞内停
E.心脾两虚
答案:D
8.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E.里寒证
答案:D
解析: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青紫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提示体内有瘀血;口干,但不欲饮,兼见潮热、盗汗、颧红等症为阴虚证;口渴,饮水不多,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腻是湿热证;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见头晕目眩,胃肠有振水音是痰饮内停。
9.小便余沥不尽多属
A.膀胱虚衰
B.肾气不固
C.湿热蕴结
D.肾阴亏损
E.阳虚水泛
答案:B
10.半身汗出,是因为
A.风痰阻滞经络
B.中焦郁热
C.阳气虚损
D.阴虚火旺
E.津液不足
答案:A
解析:患者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另一侧则经常无汗者属惠侧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证、截瘫等患者。
二、配伍选择题
[1~2]
A.口渴喜热饮
B.大渴喜冷饮
C.渴不欲饮
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
E.但欲漱水不欲咽
1.实热证可见
2.消渴可见
答案:BD
解析:大渴喜冷饮,兼见面赤壮热,烦躁多汗多见于实热证;大渴引饮,小便量多,兼见能食消瘦见于消渴。口渴喜热饮多属寒证;但欲漱水不欲咽多因瘀血所致。
[3~4]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绝汗
E.无汗
3.伤寒表实证多见
4.气虚卫阳不固多见
答案:EB
[5~6]
A.口淡乏味
B.口甜黏腻
C.口中酸馊
D.口中泛酸
E.口苦
5.脾胃虚弱则
6.脾胃湿热则
答案:AB
[7~8]
A.热入营血
B.阴虚潮热
C.瘀血内结
D.湿温潮热
E.阳明潮热
7.患者午后或入夜发热,伴五心烦热者属
8.患者日晡热甚,伴腹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者属
答案:BE
解析:患者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证属阴虚潮热;若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见于阳明潮热。湿温潮热表现为午后热甚,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等。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3]
张某,女,49岁。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午后至夜有发热,发有定时,睡时汗出,醒后即止,兼有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该患者的发热为
A.壮热
B.潮热
C.身热不扬
D.日晡潮热
E.高热
2.该患者的汗出为
A.黄汗
B.战汗
C.盗汗
D.自汗
E.无汗
3.其病机是
A.阳虚
B.气虚
C.血虚
D.阴虚
E.气血两虚
答案:BCD
解析:患者发热特点为发热如潮水有定时(午后至夜),故为潮热。壮热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日晡潮热为日晡阳明旺时热甚。身热不扬是初扪不觉很热,扪久则灼手。因此,第1题选B。患者出汗特点为睡时汗出,醒后即止,符合盗汗。黄汗为汗出色黄,战汗先见全身恶寒战栗,继之汗出,自汗是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无汗即不出汗。故第2题选C;潮热、盗汗均可见于阴虚,且该患者有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的表现,为阴虚的典型表现,故第3题选D。
[4~5]
患者证见胃脘疼痛,痛势较轻微,但绵绵不休,反复发作近2个月,伴神疲纳呆。根据问诊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4.该患者的疼痛为
A.胀痛
B.刺痛
C.窜痛
D.隐痛
E.灼痛
5.其病机是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火热
E.虚证
答案:DE
解析:患者疼痛特点为痛势轻微,绵绵不休,符合隐痛特点,一般多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气血运行滞涩而成,多见于头、脘、腹、腰部的虚性疼痛。胀痛指疼痛伴有胀满或胀闷,多为气滞所致;刺痛指疼痛如针刺感,多因有形实邪闭阻气机而成;窜痛指痛处走窜不固定,窜痛多为感受风邪;灼痛为痛有灼热感而喜凉,多由于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所致。
[6~8]
患儿,男,8岁。1天前因饮食不洁,而出现腹痛窘迫欲泻,肛门重坠,泻下不爽,便下脓血。根据问诊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6.其表现称为
A.里急后重
B.五更泄泻
C.下利清谷
D.完谷不化
E.热结旁流
7.此病应属于
A.泄泻
B.癃闭
C.痢疾
D.淋证
E.水样泻
8.其病机多属
A.寒湿
B.湿热
C.痰凝
D.食积
E.气虚
答案:ACB
解析:患儿腹痛窘迫欲泻,肛门重坠,泻下不爽,便下脓血,符合里急后重的特点,多见于痢疾,病机属于湿热。若水粪夹杂,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多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四、多项选择题
1.失眠的病机有
A.心肾阴虚
B.心脾两虚
C.胆郁痰扰
D.食滞内停
E.心火炽盛
答案:ABCDE
解析:失眠临床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彻夜不眠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多梦,是阳盛阴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临床常见病机有心肾阴虚、心火炽盛、心脾两虚、胆郁痰扰、食滞胃脘。
2.月经后期的常见原因有
A.寒凝
B.血瘀
C.气滞
D.血虚
E.痰阻
答案:ABCDE
3.泄泻的常见病因是
A.大肠湿热
B.肝脾不调
C.食滞胃脘
D.脾胃虚弱
E.脾肾阳虚
答案:ABCDE
4.往来寒热可见于
A.少阳证
B.脾胃湿热
C.胆都痰扰
D.邪热壅肺
E.疟疾病
答案:AE
解析:患者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者属少阳证;而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1次,或2~3日发作1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多见于疟疾。
5.不与壮热并见的症状是
A.两颧发红
B.汗出过多
C.烦渴喜冷饮
D.舌红少苔
E.脉细教
答案:ADE
6.肾气不同所致的小便异常有
A.遗尿
B.小便频数
C.小便涩痛
D.余沥不尽
E.小便失禁
答案:ABDE
7.偏嗜某种食物常见于
A.食滞内停
B.肝胆湿热
C.小儿虫积
D.湿邪困脾
E.妊娠妇女
答案:CE
8.下列哪些属于大便问诊的范畴
A.排便次数
B.便量多少
C.大便性状
D.颜色气味
E.排便感
答案:ABCE
解析:由于大便的次数、多少、性状、排便感觉都可以通过问诊获得,而颜色需通过望诊获得,气味则要通过闻诊才能获得。
9.引起潮热的原因有
A.阴虚阳亢
B.气虚发热
C.外感风热
D.湿遏热伏
E.阳明腑实
答案:ADE
解析:气虚发热表现为长期低热,劳倦则甚;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
10.引起失眠的原因有
A.胆郁痰扰
B.饮食积滞
C.心肾阴虚
D.心脾两虚
E.痰湿困脾
答案:ABCD
解析:胆郁痰扰,胆气不疏,痰火扰心,可见心烦、躁扰、失眠。食积内停,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引起彻夜不眠。心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内扰,心神不安,可见心悸失眠、不易入睡。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睡后易醒。而痰湿困脾是痰湿壅盛,影响脾的升清功能,且痰浊可蒙遏清阳,常见嗜睡。
11.可导致嗜睡的常见原因为
A.心肾阳虚
B.饮食积滞
C.脾气虚弱
D.痰湿困脾
E.心肾不交
答案:ACD
解析:心肾阳气虚衰,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功能减退,可见嗜睡。脾虚气弱,脾不升清,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脑窍失养,可见嗜睡。痰湿困脾是痰湿壅盛,影响脾的升清功能,痰浊蒙遏清阳,故可见嗜睡。饮食积滞,胃不和则卧不安,常引起失眠。心肾不交多因阴虚火旺,虚火内扰,引起不寐。
12.癃闭可见于
A.湿热下注
B.瘀血阻滞
C.结石阻塞
D.肾气不固
E.肾阳虚衰
答案:ABCE
解析:湿热下注、瘀血阻滞、结石阻塞皆可阻遏气机的正常运行,影响水道的通畅。肾阳虚衰,膀胱失于气化,可引起瘴闭。肾气不固,不能固摄尿液,常见余沥不尽、遗尿、甚至小便失禁等。
13.月经先期可见于
A.气滞血瘀证
B.阴虚证
C.血热证
D.虚寒证
E.肾气不固证
答案:BCE
解析: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热迫血行;血热炽盛,热迫血行都可致月经先期。肾气亏虚,失于固摄,气不摄血常致月经先期。气滞血瘀,血行不畅;虚寒证,寒凝血瘀,血行不畅则多导致月经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