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最容易犯的十个错误

汾医药学部


 作者按:

        一大早看到这条给孩子喂错药量中毒的新闻,我看到评论区里吃瓜群众都在谴责家长,讨论到底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的责任。其实,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从这条新闻里吸取经验教训最重要,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用药错误可能发生在医院、家庭、幼儿园等任意给药环节,在医院给药之前,药师会做“四查十对”,护士会做“三查十对”,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醒家长以及幼儿的照料者,药品安全不容一点马虎,给儿童用药之前一定要反复查对!
       下面这十条,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用药错误,请家长们熟读并转发给更多幼儿的照料者周知。
1
错误一:没病用药预防


媒体曾报道某些幼儿园为了预防流感,给孩子们集体使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喷剂、喝板蓝根、喷口腔消毒液等;很多家庭也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服用能预防感冒。实际上,这些措施都是无效的,除了疫苗,世界上还没有哪种神奇的药物能预防流感病毒。提醒家长,对药品要心存敬畏,别轻易给儿童用药。并且板蓝根并非万能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

  

2
错误二:滥用或拒绝抗菌药


滥用抗菌药将增加抗菌药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菌药治疗时,却没有有效的药可以用。


不过,由于现在宣传得多了,有一些家长开始一味地拒绝抗菌药,这也是不理性的。抗菌药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要求服用抗菌药了,就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抱有排斥心理而盲目拒绝。


在抗菌药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孩子病刚好就立即停用抗菌药——要知道,抗菌药没用足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二是,一旦不见好就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菌药——抗菌药治疗细菌性感染是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一次就能立竿见影;三是,一些家长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开第三代、第四代药——抗菌药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抗菌药。


3
错误三:迷信中药无毒


化学药,就是通常所说的西药,由于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而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往往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写着“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并不代表绝对安全。同样,广告称“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的安全。因此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


4
错误四:多种药同时吃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觉,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上。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进入体内都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而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如果多种药同时服,很容易造成肝肾的损伤。


如果病情确实需要多药同服,家长也应该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一般建议两药间隔时间至少1个小时。


5
错误五:不看药物成分


有些家长在医院开完药后,自己又到药店去买药,如果不注意各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就可能发生重复用药,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例如,有退烧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存在于多种复方感冒药中,如果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还服用了其他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孩子肝脏损伤。


因此,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一般5~7天就可自愈,只需用单一成分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即可。


6
错误六:给儿童服大人的药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吃自己服过的觉得有效的药,他们认为只要剂量减半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肝脏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他们的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因此,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的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


7
错误七:搞混药名和剂量


一项“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儿科常见的“泰诺林”和“泰诺”,前者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儿童退烧;而后者是复方药,含有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儿童感冒的对症治疗,有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家长也需要识别。比如,抗过敏药西替利嗪的滴剂,对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效成分),有些医生就习惯写成2.5mg。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剂量单位,把2.5mg错看成2.5ml,给孩子服用就达到了中毒剂量,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美国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例子。


8
错误八:买药轻信朋友推荐


很多家长喜欢相互交流育儿经,对朋友孩子用过、吃过的药物都非常信赖。笔者提醒家长,不要根据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私自给宝宝服用药物。因为每个宝宝的年龄、身体发育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只有专业医务人员才能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用哪种药。


9
错误九:保健品随便吃


儿童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吃保健品。最近,笔者身边不少妈妈都给孩子从海外购买“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不仅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不少孩子把它当糖吃。但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国外已有多个关于这种“小熊糖”服用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孩子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大量误服所致。因此提醒家长们,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把保健品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10
错误十:洋货一定好过国货


由于认为洋货一定好过国货,导致一些家长喜欢从网络上购买国外的药,这里面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国外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并且由于网上的商家缺乏监管,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比如网上流行的“小蜜蜂紫草膏”,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入口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其在美国的适应证只是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而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时需要咨询医生。这种药膏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其口服剂型曾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因此外用时还要避开溃破的皮肤,以防药物吸收入血。


 


 

冀连梅个人简介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

药学硕士 

出诊时间:每周三、周四上午

         10:00-12:00

出诊地点: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

门诊预约电话:4008919191

 200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之前,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际SOS救援中心、美国新泽西沃尔玛连锁药房等单位,擅长儿童、孕期、哺乳期用药指导,以及抗凝、疼痛和糖尿病的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