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草药“清胎毒”?可能损肝肾!

医药科普
点击上方“医药科普”可以订阅
导读: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公告,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一扫光药膏不再适用于治疗儿童胎毒,儿童禁用该药。在南方,传统观念认为胎儿在母体中染了毒气,出生之后若不除去,将来会引发许多疾病,如黄疸湿疹鹅口疮等,因此要服解胎毒药。然而在儿科医生看来,这些传统做法不妥,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喝中草药汤剂,否则很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胎毒”到底是什么?
民间流传的所谓“胎毒”到底是什么?
“传统医学所说的胎毒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师杨东新介绍说,胎儿在产妇怀孕期间感染的“湿热之毒”统称为“胎毒”,胎毒不能归结为一种疾病,表现形式多样,如为黄疸湿疹鹅口疮等。
  古人认为胎毒的发病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的某些婴幼儿疾病,杨东新介绍,清代名医吴鞠通在他的传世名著《温病条辨》中谈到儿科时说:“惟较之成人,无七情六欲之伤,外不过六淫,内不过饮食、胎毒而已。”意思是:但孩子生病和成人又不大一样,并没有七情六欲对身体的影响。在外呢,多是因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邪气侵袭;在内呢,不过吃饭不注意导致的饮食积滞、或从妈妈身上遗留下来的火热或寒性体质等。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主任医师也曾谈到,“胎毒”一词首见于《幼幼集成》,其中对“胎毒”病因有所描述:“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其病因是由于孕妇恣食辛热,甘肥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遗毒于胎,或郁怒悲思等因素影响到胎儿而致病。
  不过也有儿科医生持不同观念,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农绍汉提出,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胎毒”问题,过一段时间会自行缓解;母亲的情绪变化确实会影响到母乳的某些成分,但对孩子影响微乎其微。
乱用汤药“清胎毒”南方很常见
 “清胎毒”在南方比较流行,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很湿热。所以,有的妈妈甚至在怀孕期间就开始服用中草药来“排毒”,有的家长还给新生儿服用了一些中草药以排除“胎毒”,包括甘草、黄连、朱砂、牛黄、钩藤等,还特制成所谓清胎毒的“开口茶”,由钩藤、大黄、金银花、蝉蜕、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鹅蛋也被当做去胎毒利器。
  专家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黄疸湿疹鹅口疮等等各有病因,不能简单地用“清胎毒”来解决。相反,这些中药对婴儿的健康不利,民间所谓“清胎毒”的方子多为清热解毒、性寒凉的中草药,不适合婴幼儿服用。例如,黄连味苦,性寒,易损伤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影响消化、吸收;朱砂含有汞和硫磺,对婴儿有一定的毒性;牛黄是食草动物的胆石,味苦,性凉,不宜单味服用;轻粉即汞粉(水银),有剧毒。
  另外,有先天性蚕豆病的孩子,加重病情。
蚕豆病孩子服草药当心急性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发育未完全,解毒能力低,有的中草药很可能就有肝肾毒性,对宝宝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杨东新还特别谈到,有先天性蚕豆病的孩子,如果家长贸然给喂食了钩藤等中草药,会突然诱发孩子的黄疸,加重病情。
  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新生儿服用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有统计显示,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杨东新在门诊就曾遇到这样的小患者,刚出生没几天,孩子的奶奶就煲了钩藤茶给孩子喝,说能去胎毒,结果喝完之后孩子出现呕吐、发烧,哭闹不止,送到医院急救家长才知道孩子患有蚕豆病。杨东新介绍,G6PD缺陷(俗称“蚕豆病”)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缺陷病之一,特别是广东、广西的发病人群较多。急性溶血黄疸发生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儿科医生一般都不建议给新生儿喂服中药去胎毒”,杨东新强调说。
 这些“胎毒”该如何处理?
 “胎毒”中常见的一些疾病,各有病因,并非一味草药、一组药方所能全部解决的。
 1.湿疹
  中医称小儿湿疹为“胎敛疮”“奶癣”,认为其多由湿热蕴结所发。此外,饮食也是引起小儿湿疹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孩子出现湿疹,家长要排查孩子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过敏原。
  常见的引起小儿湿疹的食物有虾、蟹、海鱼、蛋黄、牛奶等。年龄小的婴儿应尽量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应由少到多一种一种地加,使孩子慢慢适应,这也便于家长观察是何种食物引起过敏。其次,婴幼儿生活不规律、哺喂时间不当等,可使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也可诱发湿疹。另外,由于有些婴幼儿长期以牛奶为主食,血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也能诱发湿疹。因此,患儿家长应首先在饮食中找原因,注意喂养得当,湿疹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2.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
  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白色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中都可以分离出本菌。新生儿出生2天,即可在口腔中发现本菌,是由于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受染。念珠菌也常寄生于水果、奶制品等食品上,可因接触这些食品而受染。由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餐具消毒不彻底、乳母的乳头不干净、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对于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或小婴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的产生。
3.黄疸
  黄疸几乎是每个小婴儿都会出现的问题,只不过轻重不同而已。如果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时特别容易造成溶血,表现为黄疸。但这只是一个生理过程,在产后2-3天出现黄疸,持续到4-6天会到最高峰,大约到第10-14天就会自行消失。但如果出现严重黄疸而不及时处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微信: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药店
长按二维码关注

敢不敢点开阅读原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