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化验到底查的是啥?认识血常规——解读白细胞的秘密
点击上方“医药科普”可以订阅
三大常规检测的一系列知识。三大常规是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三项。当许多朋友进了医院拿着化验报告单一脸的迷茫,项目这么多,宝宝们是真真的不明白呀。怎么办?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血浆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细胞数量及形态、分布变化,判断疾病。它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一张血常规检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包含很多内容,但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
它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参加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异物入侵(如病原微生物等)的重要防线。
白细胞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总数。
【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 (单位: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 (单位:10^9/L) 新生儿:15.0-20.0 (单位: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 (单位:10^9/L)
白细胞增多分为
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饮酒、餐后。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尿毒症、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白细胞减少:
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脾功能亢进、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用药后多见于使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
其余还可见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因素较多,其总数高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所以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有粒和无粒两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1---0.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最高,约50-70%,故它的数值的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 关键。
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粘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起重要作用。这有助于解释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是他减少常见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可吞噬抗体复合物或细菌。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有较多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主要作用是限制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增多: 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与寄生虫、
减少: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极期
嗜碱性粒细胞:胞浆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等,他突出的作用就是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对各种血清因子、细菌等物质有趋化作用。它是一种少见的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很少。
增多:血液性疾病、创伤中毒。
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在免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观察他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生理性增高见于儿童淋巴细胞增多。
增高:多见于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严重化脓性感染、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
单核细胞:
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生理性增多:儿童外周血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婴儿可高达15%或更多 。妊娠时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平行。
病理性增高:见于某些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嘱语:
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微信: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药店
长按二维码关注
敢不敢点开阅读原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