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大王”总部将迁武汉光谷生物城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初冬,北京知春路。
一行人风尘仆仆拖着行李箱,从首都机场直奔中国医药集团总部所在地——中国医药大厦。
行李箱里,装着一份价值“千亿”的战略规划。它将在未来5年,影响光谷乃至湖北生物医药的产业格局。
国药集团副总经理封多佳在会议室等候多时。
他的对面,坐着武汉光谷生物城总工程师鲍俊华、医疗器械园总经理余波和生物城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凡。
此次北上,三人目的有二:一是推动国药集团旗下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器械)尽快完成总部向湖北迁移;二是与国药集团共同商议制定其在湖北的“十三五”千亿发展规划。
这场谈判,已进入到最关键的阶段。
不少人觉得这是个笑谈:央企外迁谈何容易?一个年销售规模3000亿元的“大国药仓”,下辖业务总部岂是说搬就搬?就算是搬,前有大把一线城市,湖北想当“合伙人”,凭什么?
位于光谷生物城内的国药广场
争夺“器械大王”
北京太阳宫中路19号院,国药器械总部。
总经理李杨刚刚从荆州出差回京,顺道还去了趟宜昌。这几年,湖北开始越来越多地吸引他的目光。
在根深力厚的“国药系”,国药器械虽是后生,却是一匹成长惊人的“黑马”。
2007年,国药器械规模不过几亿元。去年,该公司实现年销售额130多亿元,今年将达170亿元。
这位年轻果敢的器械“少帅”坚信,到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将产生1万亿市场需求。国药器械,是这一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
鲍俊华拿出提前草拟的厚厚一摞《中国医药集团湖北区域“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直奔主题——
“这趟来,我们既没有土地优惠、也没有税收支持,但带来了一个新市场。”他说,国药器械过去几年在流通业务上经历了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若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面向大众的血液透析项目、以及针对医疗机构的第三方消毒等服务,或可成为突破口。
一份详尽的数据分析材料,摆上桌面。
随着国家对设立独立血透中心的政策放开,第三方血液透析市场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目前,湖北健在并持续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超过2万人,市场规模逾35亿元。但全省仅有222家医疗单位可开展血液透祈服务,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需求。
武汉集聚三甲医院40家,数量名列全国前茅。去年,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5家医院,总营业收入超过250亿元。同济医院更有望在明年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首家营收过百亿的三甲医院。
医疗机构的扎堆,对区域性第三方消毒供应服务,需求极为迫切。
鲍俊华说,武汉正着力打造国家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和“中部医都”,对周边省市居民就医形成了巨大的聚合效应。国药器械落户光谷生物城,一方面可与武汉三甲医院合作,建设运营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另一方面,可与武汉市重点医院联合投资建设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为全市乃至省内医疗机构,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诊疗器具污物回收、清洗消毒等服务。后期,向国内其它城市推广这一模式。
这份规划纲要,显然打动了李杨。合上文本,他露出满意的微笑。
三选“湖北合伙人”
“我们以后就是湖北企业了。”
——国药器械新总部落定消息传出,令许多城市始料未及。“武汉并不是最早与我们接触的城市。”李杨开门见山。随着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都抛来了橄榄枝。
有的城市甚至表示,无论武汉给什么条件,我们都能给。“器械大王”这步棋,究竟为何?
李杨说,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是尾,上海是头,武汉是腰,继北上广之后,湖北的区域辐射力显而易见。此外,一个总部的迁移,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支撑,湖北得天独厚。
促使国药器械下定决心的,还有湖北与众不同的创新基因,以及锲而不舍的创新追求。“全国做生物医药的园区很多,但光谷生物城只用了短短8年,就从一片黄土坡成长为千亿产业园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三甲。”他说,这是一个区域对产业支持的最好证明。
为服务国药,生物城在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安排专人专班,这在别的园区是没有的。任何事情,专班都会抢先一步,想在企业前面。李杨感慨:“光谷做事,快得连我们自己都跟不上”。
不止是国药器械。此前,国药旗下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工程)总部、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药中生)动物保健总部,同样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先后花落湖北。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认为,国药集团频频将核心业务总部落子湖北,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一场长达十年的产业磨合。“2008年以前,光谷生物城还没有奠基,国药控股就来了。”他说,当时国控正在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湖北收购了一批民营医药企业。生物城闻讯后迅速上门,当年便与国控签约,2011年建成华中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并投产。
2010年,国药集团与我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做大医药健康市场。随后,全国最大的医药工程设计和总包企业国药工程总部落子。如今,全国80%的制药厂厂房、医药研发基地,其生产流程和软硬件标准,均由国药工程操刀设计。
光谷生物城与国药器械的落户谈判,历时整整两年。
鲍俊华说,很多人认为,国药集团对湖北“偏心”,是因为我们幸运。但谁又知道,过去5年,我们跑了70多趟北京。
联手共谋千亿产业
为一个地区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国药集团还是头一次。
规划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把国药在鄂规模做到1000亿元。
董事会上,有人提出:国药集团总部在北京,在湖北收入仅占集团的1/20,连北京、上海都未做区域规划,何以对湖北另眼相看?
封多佳表示,这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与国药在湖北十年的积累密不可分。
国药集团刚刚经历了“黄金十年”。正是在这10年里,国药开始形成产业集群,并一跃成为世界500强。其所涉30余省业务中,贸、科、工、服四大板块悉数齐聚的,只有北京、上海和湖北。
这个时期,亦正值湖北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期。光谷生物城崛起,宜昌等8大生物医药园区在全省遍地开花,形成了生物产业独特的“湖北模式”。“过去几十年,央企跟地方谈合作,首先谈政策,你地方有什么资源,土地,政策优惠。”封多佳直言不讳地说,但实际上,央企与地方的产业互动非常少。而现在,彼此更像“合伙人”关系,央企要想发展,一定要和地方经济融为一体,企业在地方,市场就在千家万户。
国药湖北“十三五”规划草案,便是国药集团与光谷生物城共同起草制定。“国药不断调动资源到湖北发展,看重的不是既有成就,而是迁移之后,能在这里创造什么,有何独一无二的创新,我要的是未来。”
当前,光谷生物城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鲍俊华说,调整后,不再做产业前端,“不种麦子,只做面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瞄准更高端的制高点。为此,生物城砍掉了很多项目。
除了第三方血透中心和消毒中心,光谷生物城围绕国药所有板块业务,对新的增长点展开几近地毯式发掘。
封多佳感佩地说:“光谷帮企业跑腿,调研跑得比企业还深。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这让我非常感动。”
而对于湖北,1000亿目标不仅仅属于国药,它是双方对生命健康的共同梦想。
国药器械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商业流通企业,今年销售收入将达17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医疗器械大王”。总部入驻光谷后,国药器械将新设相关业务部门,投资建设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基地,打造国内领先、辐射国际的医疗器械一体化综合服务产业平台。
这是国药集团在我省布下的第三个核心业务板块总部。此前,国药旗下的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总部、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保健总部已落户光谷生物城。
为承接“大国药仓”的产业转移,光谷生物城拿出了最核心的区域,打造国药大厦和国药广场。此外,光谷生物城还在积极与我国最具实力的综合性药物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展开合作,共建武汉分院。
国药集团下辖10家二级公司和6家上市公司,去年整体销售规模近3000亿元。国药集团11大业务板块中,7个与湖北相关,“十二五”期间该集团在我省销售规模达380亿元,纳税额10亿元。随着国药集团多个核心业务板块总部的落户,被寄予厚望的国药鄂军将在未来5年向年销售规模1000亿元发起冲刺,推动湖北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一极。
生物医药园
biopark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