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俗】大年三十:食饺守岁 阖家团圆
北京同仁堂郑州药店
年,是一谷一禾的成熟;
年,是传说中害怕火光和声响的怪兽;
年,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团聚;
年,是四海中国人的红色情节。
大年三十
食饺守岁 阖家团圆
农历腊月三十晚上是中国人最重视的“除夕”,顾名思义,“除”即去除、告别之意,“夕”指夜晚又指过去。守岁、吃年夜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两项家庭活动,如腊月最后一天是二十九,没有三十的话,就只能提前一天过除夕了。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风土志》“除夕……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是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
年夜吃饺子是中国很多地方的习俗,民间传说饺子的诞生还与“医圣”张仲景有关。据说有一年冬季气候特别湿冷,不少穷苦百姓的耳朵都患上了冻疮。于是张仲景叫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把韭菜、茴香、生姜、羊肉、辣椒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下锅煮熟,在汤里配上醋、黄酒、葱末,分给乞药的病人。
后世人为了纪念张仲景,也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又称为“饺饵”“饺子”或“扁食”。饺子不仅营养美味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文化内涵。它阴阳平衡,五味调和,粗细搭配,谷菜配合,刚柔相济,包容中庸。吃一口饺子,吃下去的不仅是营养,也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