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我最关心的就是研发投入 创新发展
2月8日晚间,在2017亚布力年会开幕主题论坛“创新实现转型”上,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等人就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进行了深入讨论。
经济转型是从高速到中速,从出口到消费,从粗放到精细,从模仿到创新。如何以创新促进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以下是主持人和郭广昌的对话内容:
主持人王巍:应该说广昌是亚布力论坛中的领军人物,从第二届、第三届开始,广昌每次来就挑起一次争论。当时我们很清楚,从专注还是分散那拨开始,很多人学习广昌的模式,从做实业开始做投资。他现在是带领中国企业最重要的标杆人物,带领中国企业家走入全球。所以今年,不知道广昌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和体会?在全球化路上又有哪些新的思路?
郭广昌:今天的话题我听了以后有几个结论性的。一是,李彦宏同学刚刚提到现在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技术发展速度特别快;第二,从投资的角度,我们关注是一个低利率周期结束的时代;第三,这是一个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相交织的时代。所以我有一个不确定是肯定的结论——不确定性的波动性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大。那对复星这样一个植根中国、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几年我们思索出了一个结论,包括:
第一,聚焦。复星现在很明确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健康”,包括我们的健康保险、蜂巢城市,都要聚焦在“大健康”上。
所以我们在国内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也已经正式开业,当然我们不可能让保险变成第二个“平安”,但我们一定要在健康保险上做出特色。
而同样复星的蜂巢城市,也是紧紧围绕我们已有的养老、医疗来发展,我们把这个产业链打通,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
第二,加大研发。2016年以来,我在公司里谈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研发投入、创新发展。比如我们的复星医药,八年前布局的中国、美国联动研发体系的成果已初步显现;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健康领域的“华为”,所以未来几年我们都要持续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同样,我们还要牢牢盯住VC投资、有创新性的研发项目,围绕“健康、快乐和富足”来实现“精准VC”,要打造复星在全球的创新、研发体系。
第三,在全球化上,我们要更深入、更当地化,复星正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里布局和建设本地化团队。这个团队不是说我们从中国把人派过去,而是与当地有10到20年经验、非常深入某个行业、产业的团队合作。而且复星一定要处于控股地位,并拿复星的全球资金和他们配套。
以前大家都在说复星存在诸如多元化等很多问题,但现在我们提的更多是要更专注、更深入、更本地化、更打通产业链,复星正在往这个方向快速走着。我感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波动的情况下抓住机会、才能活下去。
主持人王巍:我想在座这几位企业家都是具有全球观、能看到大格局的。那我想问问你们,怎么看“一带一路”?怎么看新的美国政府?在新的世界格局变化里,你怎么来判断未来的世界?
郭广昌:我觉得首先现在世界出现反全球化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其原因讲到底就是他们普遍有个共识:全球化带来的中国得利更多。但我觉得,实际上他们也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得利者。所以我觉得马云在达沃斯说的蛮好,其实美国在全球化当中也赚了很多钱,但是问题这些公司赚了钱以后,被美国政府打仗打掉了。另外一个原因,客观的说在中国进入WTO、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企业是低估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低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学习能力,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能够有这么快的崛起。
当然,我觉得如果把全球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话,还应该是有序。现在有点失序,大家还需要重新磨合,重新回到全球化共同发展的平衡状态。
那对中国来说,我觉得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企业,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继续坚持全球化开放,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首先,就像习总书记说的,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发展充满潜力和机会。我们依托这样,可以获得全球共融的发展空间。其次,现在海外许多国家对中国企业是非常开放,比如复星拥有着占葡萄牙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保险公司、德国220年历史的私人银行。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个全球开放的市场,那道先也要有能力让全球认为中国是愿意去参与全球发展的。而且,我们现在的企业也有能力,尤其是十足的学习能力去参与全球竞争,在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竞争是不弱的。我们应当有这份自信、胸怀,这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发展都将有利。
以上,就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谢谢。
再看看其他嘉宾的分享: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正如当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所说,“率先模仿就是创新”。我们也深知这并不是一条可以“一直走到底”的道路。“必须得结合中国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结合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改造与本土化,从模仿式创新进入到集成式创新。”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如是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模仿与改良旧产品,进而利用市场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来实现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是“经济转型”,不如说“经济被迫转型”来得更加准确。那么,在大环境的外力压迫之下,中国经济的转型究竟要如何实现呢?
从宏观层面上看,所谓的“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模式转型”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而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与企业家的力量与所能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企业家是创新的主角,他们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好奇、关注和实践,是推动创新、升级与转型的根本动力。
企业家推动转型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打破旧均衡,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新市场覆盖旧市场,从’0’的红海跃入’1’的蓝海。然而,正是这个从0到1的过程,往往却是一道让人难以逾越的鸿沟。
企业家究竟要如何实现创新,如何实现从0到1的飞跃,如何以企业家精神与现实的实践推动整个经济转型?这是2017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的主题,更是当今中国一批优秀企业家所关注与思考的核心。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无人能够“一言以蔽之”,但也正因如此,不同企业家立足于自身行业所产生的思考,以及这些思考所碰撞产生的火花,才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反思。
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今这个时代,一谈到创新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便是“互联网”。作为互联网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咖,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近几年一直不停地在强调“互联网的三个阶段”。他将互联网的发展与演变划分成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李彦宏眼中,我们正身处于移动互联网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变的转折点上。
不言而喻地,李彦宏的创新想象,一定会以人工智能为方向。“在未来,人不仅能够与计算机、与任何一个物联网,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这种交互变得更加自然。”李彦宏说,“这就需要用自然语言跟它交互。”他以健康产业为例,提出在未来人类可以用人工智能的诊疗系统帮助医生进行诊断,通过几个自然语言就能判别病况,从而实现所谓的“精准医疗”。
李彦宏在一个方兴未艾的新产业中思考创新,这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我们不禁想问,相比之下传统产业的创新是否就较为困难呢?对此王梓木给出了他的回答:“不!传统行业创新的机会更多!”那么,保险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是“传统的东西对互联网适应好运用的挑战越来越大。”王梓木道,“所以我们只能在’+互联网’上卯足劲。”
不过,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也说出来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兴奋与担忧:“我们都知道未来每个行业都要“互联网化”,但是这条路径到底是怎么走?我感觉探索还没有答案。”田溯宁坦言对此他“特别焦虑”,一方面固然是害怕自己沦为一个“布道者”,不但没能抓住产业本身反而还沦为产业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希望能够带领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田溯宁这种对企业员工的关怀与责任心,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更是能够间接地推动企业的改变与创新。在员工与创新这个角度上,王梓木则是提出,作为企业家“要敢于肯定和支持你企业创新的人才和氛围。”
然而,要回答企业家如何推动创新这个问题,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度,那便是“投资人视角”。对于投资人而言,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最能获得欣赏,什么样的创新最能得到青睐?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了他的两点标准。在张磊看来,首先最重要的是“格局观”,尤其是“当所谓取巧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基本走到尽头以后”;其次是“执行力”,只有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企业,才能够“真正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去改变原本的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企业家创新?企业家创新如何推动经济转型?转型后的经济将会去向何方?这三个“大哉问”成为了2017亚布力年会最为核心的思想。我们让国内外一百多位企业家共聚一堂,并非为了能够给这些“大哉问”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相反地,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激发更多的灵感,产生更多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引起更多的反思。
这是我们的目的,却也是我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