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山东省立医院ICU,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总有一个瞬间打动你
编者按
医护工作者,这些我们每个人都会打交道的人,对他们的真实状况,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在这个严冬里,大众日报记者深入山东省立医院ICU,零距离接触这些在生死线上拼搏的人,所见所闻,令人感慨。
何谓医者?是他们,把辛劳隐忍,把压力扛住,把疏离亲近,把委屈咽下,把不良情绪同浸着汗水的手术服一同扔进回收筐……
何谓仁心?让脆弱坚强,让无助有力,让沮丧昂扬,让寒冷温暖,让双眸在雾霾中明亮……
新年来临之际,谨以这篇报道,向那些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跪着按,能使上劲儿!”刚被替换下来的护士高雅,喘着粗气伏在床尾,认真地对替换她的包慧生说。
2016年12月31日23时许,山东省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ICU)内,心率示波器上的波形线渐渐拉直,生命体征监测仪不绝于耳的危急警告声扣人心弦,七八位医护人员像运动员接力一般为弥留之际的患者做按压抢救。看着肤色蜡黄、已没有心跳的患者,我有些紧张,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而那几个弱不禁风的女护士却一脸镇定,轮番上去按压抢救。
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在竭尽全力从死神的手中争夺生命,因而这里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ICU,如同一道生死之门,横在生命中间。
“胸外按压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样轻松,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才可能让患者心肺复苏。一般按压2分多钟,施救的人就会累得筋疲力竭。”值班主治医师郄国强介绍,“从医学角度说,胸外按压30分钟无效则宣告患者临床死亡,但我们会拼尽全力尽可能长时间地抢救。哪怕有一分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百分之百的努力”可真不是说着玩儿的!12小时上班,24小时待命,手机永不关机,随叫随到,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必须如此。郄国强开玩笑说:“在ICU工作,是没有人身自由的。”
“马上有患者转入,车已经进市区了!”电话打来,众人肃然。很快,一位重病患者被从外地送来。刚参加完上一个抢救还没来得及擦去汗珠的医护人员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与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春亭一道,开始了连夜会诊……零点跨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元旦凌晨2:30,4个清瘦的护士使出浑身解数合力帮病榻上近200斤的患者翻身。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他们还要顶着难闻的气味耐心地为患者擦拭身体,换下护理垫。
“这都没什么,有时患者四五天排不出大便,肚子胀得不行,情急之下,护士会用手帮他抠出来。”陆续为6位患者翻好身的护士季向丽一边揉着腰一边和记者交谈起来。在患者熟睡的深夜中,她和同事要时刻保持清醒,盯着所负责的两位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仪,做好监护记录。
不论黑夜还是白天,重症医学科里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1月4日白天,我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怀有身孕的护士杨文文护理着病床上微笑的重症产妇,一片温馨。“这是昨天晚上送来的重症产妇,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连夜会诊处理,现在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带着黑眼圈一夜几乎没合眼的主任医师孟玫说,“一个产妇涉及两三个家庭,我们累点没什么,只要患者稳定就好。”
“住在我们这儿的患者因为病种复杂、病情严重且变化快,所以抢救多、记录多、护理多,医护人员必须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患者床旁,随时关注患者的变化。”护士长王玉萍事无巨细地把工作任务分配好,忙里偷闲地向记者介绍道,“ICU病房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家属不能陪伴。医护人员既是患者病情的监护者,又是生活的护理者,还得是心灵的关爱者。”
蛋蛋(化名)来到ICU时才两岁,是爷爷车祸身亡前将他抛出车外才捡了一条命,但却受到严重的外伤。家人不在身边,护士们将他视如己出,纷纷从家里拿来奶瓶、肚兜和玩具,悉心照顾着这位小天使。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蛋蛋康复出院。
脖子以下高位截瘫,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患者小凯(化名),18岁生日之际收到了漂亮的生日蛋糕和医生护士们的祝福,他喜极而泣。而就在生日前夜,他还因生日被家人遗忘而郁郁寡欢。
“我自己也经历过手术,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无助与煎熬。我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患者,做有温度的护理。”护士长温情地说,“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受到家属的肯定,我们会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