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鱼油”不能随意给婴幼儿服用
关于维生素AD
维生素AD为药物,制剂纯度相对较高,而鱼油是保健品,纯度相对低下,加上目前市售保健品良莠不齐,成份混杂,可能存有导致新生儿过敏或“有损健康”的因子。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症状,这往往提示服用“鱼油”可产生某些潜在疾病。
一、常见的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会出现全身湿疹样皮疹,并日渐增多,阵发性哭闹,以夜间为重,可伴反复呕吐,呕吐物始为奶样物,严重者出现暗红色液体,小便量有减少,大便次数增加,为黄色成形稀便,甚至有血丝样改变。部分新生儿在皮疹基础上,伴有轻微咳嗽、气喘,经常误诊为湿疹、肠炎、支气管炎或新生儿肺炎,予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如果停用鱼油及对症处理,多数在短期内消失。
二、如何诊断?
婴幼儿期间会经历解剖生理多方面的调整,任何不良刺激均可能给婴幼儿带来伤害。有病例在服用深海鱼油后2~3天出现相应不良临床表现,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而且在停用鱼油并经适当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产生更进一步后果,说明处理正确及时。但临床表现各异,值得探讨。
多数病例均为足月顺产儿,纯母乳喂养,无发热,生长发育良好,预防接种后两周以上。主要表现为皮疹,或皮疹加上腹泻,在停用鱼油及对症处理后不日缓解,从皮疹的角度看,不支持病毒感染,也可基本除外因牛乳蛋白、疫苗接种等常见因素所致,符合因服用鱼油产生。
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腹泻的患儿,病前均否认辅食添加及环境改变,同样发生于服用鱼油后,且停用后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因此可以除外由于喂养不当或感染所致,支持服用深海鱼油造成的一种肠道表现。
在皮疹后出现咳喘,结合年龄特点,常见病因为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低钙喉痉挛,及感染性支气管炎症等,但处理上未使用钙剂、及相关抗感染,症状在应用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2次后缓解,皮疹也短期消退,提示为某些致敏因素造成的支气管痉挛,病前否认 “呛奶”及异味刺激等病史,故同样符合由鱼油所致。
鱼油所致的不良临床表现,最可能的原因为鱼油过敏,但是否为婴幼儿食物不耐受,或存在“有毒物”所致中毒也需考虑。前者应在生后不久出现,以腹泻为主,且次数频繁,大便有酸味,添加辅食方缓解,因此基本除外。后者从临床治疗后的转归看不支持。
三、维生素AD≠鱼油
鱼油,主要成份来自深海无污染的鳕鱼肝油、胶囊(明胶、甘油、山犁糖醇、纯化水)、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等经过加工制成。富含天然维生素A、D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长期服用有利儿童健康,但在临床中对婴幼儿应用并没有相关资料。
关于补充维生素D,中华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指出:婴儿出生后两周摄入维生素D400IU/d至2岁。应包括食物(人乳、配方奶、强化维生素D的非奶制品)、日光照射及相应维生素AD制剂的补给。因此临床普遍达成共识,尽早补充维生素AD对小儿健康有益。但理解上有一定偏差,且对制剂要求临床相对比较模糊,认为只要含有相关成分者均可使用。
服用鱼油完全是因家长不了解,错误理解为维生素AD就是鱼肝油,鱼油不等于鱼肝油。维生素AD为药物,制剂纯度相对较高,而鱼油是保健品,纯度相对低下,加上目前市售保健品良莠不齐,成份混杂,可能存有导致婴幼儿过敏或“有损健康”的因子,会增加婴幼儿过敏或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但确切的致病成份尚难于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深海鱼油婴幼儿、孕产妇慎用
由于国内保健品市场相对混乱,难免会影响百姓身体健康,尤其在婴幼儿药物使用剂量、剂型不足及用药说明指导不到位等因素,容易造成年轻父母的误解,据相关资料介绍:深海鱼油为来自于深海鱼类加工而成的保健品,在常人眼中自然充满神秘色彩。假的多,真的少,功能多为虚假,能否提供营养成份值得探讨。并明确指出:深海鱼油适合中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慎用。因此,即使深海鱼油中维生素AD含量达到婴幼儿的需要量,对婴幼儿仍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