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心脑血管疾病“中国现象”的元凶。

山西省中医院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

文:   刘勇  检验科



心脑血管疾病“中国现象”的元凶


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等一系列炎症过程使动脉血管硬化变厚、管腔变窄、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心、脑等重要器官受到损害,威胁人体生命健康。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方面,存在一个“中国现象”。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即使血压正常、血脂正常、血糖不高,但是更容易患冠心病中风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病“中国现象”的元凶便是同型半胱氨酸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哈佛大学的病理学家McCully在翻阅麻省总医院病例资料时偶然发现一个奇特的病例,一名8岁的男孩死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动脉狭窄。有关该男孩尿中含有大量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病历记载引起了McCully的注意。经过大量实验研究,McCully于1969年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他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结论: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不是脂质代谢紊乱而是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过高,即氨基酸代谢紊乱。遗憾的是,McCully的理论被医学界忽略很久。

1990年代,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对8万人跟踪研究14年得出的结论证明了McCully的理论。1995年以McCully论述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理论专著《心脏革命》的出版和第一届同型半胱氨酸(Hcy)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为标记,同型半胱氨酸(Hcy)理论正式被医学界接受。近年来,有关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证实,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相关血管损害)、静脉栓塞、肾脏疾病、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肿瘤、妊娠并发症、习惯性流产及新生儿缺陷等。

同型半胱氨酸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经去甲基化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中间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需要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及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的参与。酶功能障碍或维生素的缺乏均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由于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的缺乏以及基因的缺陷,部分中国人代谢同型半胱氨酸的酶不稳定,致使其在体内蓄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得中国人与欧美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预后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基于此,常规检测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水平,积极进行干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山西省中医院检验科拥有精密可靠的检测设备,技术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展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水平的检测服务数年,完全有能力为您提供该项目检测的优质服务。

 


--END--


“山西省中医院”

sxszyy666

山西省 |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觉侵权,请联系微信:mohange159,我们会立即删除。


点击 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查看历史记录   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