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痴呆or脑积水?

龙口市人民医院

【科普时间】

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通常以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吸收不良较为多见,而分泌过多者较为少见。广义的脑积水亦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积液、硬膜下积液等。

脑积水的临床特征

⑴临床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⑵慢性脑积水患者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可出现双侧颞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⑶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慢性交通性脑积水基础,代偿调节功能使分泌减少,部分完好的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代偿加快,从而形成新的平衡。虽然脑室系统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故称正常压力脑积水。CT表现: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加深,但两者不成比例,脑室扩大更显著。临床多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尿失禁(三联征)。


          【经典案例

2016-08-26

患者唐XX,女,75岁,因车祸致伤头部后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查体:神志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肢体活动基本正常。颅脑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积血,右侧硬膜下血肿,右侧脑挫裂伤。

2016-12-14

患者颅脑外伤后3月余,双下肢无力并活动障碍,神志淡漠,交流障碍,伴有尿失禁,且无正常睡眠周期,行腰椎穿刺术并测量颅内压力显示颅内压力基本正常。

对于患者痴呆症状的出现,我们分析得出脑积水是致使痴呆症状的主要原因,很长时间内患者家属对于这一结论半信半疑,多次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反复告知脑积水的演变过程及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最终取得患者家属理解,于2016-12-19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2017-01-04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半月余,患者神志较前显著好转,可自行下床活动,无小便失禁,饮食、睡眠基本正常,脑积水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立杆见影。



                   【刨根问底】


导  语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又称V-P分流术,对脑脊液进行分流改道,将超过正常脑室量的脑脊液经引流至腹腔内,降低颅内压,是防止脑萎缩的一种重要方法。


01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将一条小导管置入脑室,与导管连接的泵将脑脊液泵出大脑。泵的另一端也连接一条导管,通过经由耳后、颈、胸的皮下隧道到腹膜腔。脑脊液在腹膜腔内被吸收。



02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脑积水病人,包括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

其它分流方法失败者。



03






禁忌症


颅内感染尚未控制者。

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

脑脊液蛋白含量过高,超过500mg/L,或有新鲜出血者。

头颈部或胸腹部皮肤有感染者。



04






分流管的选择


固定压力分流管:适用于老年患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患者。

可调分压分流管:适用于小儿脑积水,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也适用于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

抗感染分流管:适用于脑膜脑炎、化脑、病毒脑所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也适用于机体免疫力差的患者。



05






术后注意事项





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定时更换体位;

局部感染:切口感染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颅内感染:术后体温持续升高,应确定是否为颅内感染。确定后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应用有效抗生素(静脉或腰椎穿刺)



分流管阻塞:脑室端阻塞和腹腔端阻塞



临床表现:婴儿头围增大,与面部不成比例,前颅饱满、张力增高、易激惹、四肢肌张力增高;成人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轻度阻塞:反复按压减压阀可使分流管再通;

严重阻塞:更换分流装置。


术后间断按压减压阀可减少堵管的发生;

患者术后应经常变换体位,保证分流管随肠蠕动自由伸直而防止折管阻塞。



消化道症状



临床表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由于脑脊液对腹膜的刺激。

轻者:一周左右恢复。

重者:及时对症处理。


术后,患者应待排气后进食,一般先进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无不适症状后再进普通饮食。



低颅压综合征



原因:分流管选择不当;病人直立时脑室内压低于大气压,导致过度分流。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等。

轻者:患者平卧,逐渐适应。

重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分流装置设计不合理者,应术前测颅压,根据颅内压选择合适的分流管。

注:图文转载自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ID:lksrmyydyh

长按二维码关注龙口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