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宣传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如何正确认识和预防艾滋病。
长期以来,由于艾滋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危害性极大,所以人们对艾滋病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可以说达到了“谈艾色变”的程度。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缺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它既给个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也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艾滋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呢?
HIV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阴道分泌液、眼泪及乳汁等分离得HIV。
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年龄、生活、医疗条件和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但是大约有5%-15%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称为快速进展者;另有5%的感染者,其免疫功能能维持12年以上,称为长期不进展者。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总之,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
目前艾滋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至今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当然,我们也不必“谈艾色变”,与艾滋病人一般的接触,如:一起吃饭、握手、蚊虫叮咬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所以,我们既要纠正对艾滋病产生理解上的误区,更要洁身自爱,来预防艾滋病。